陈红松“一五一十”的新闻工作总结
作者:陈红松 原创作品 (字数:3500字作文)
追求卓越 传播精华
台州晚报陈红松“一五一十”的新闻工作总结
上篇:5种职场角色
“追求卓越,传播精华;笔写民生,智利天下!”
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也恰好是《台州晚报》创刊一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在晚报特刊上发表了这则“感言”。
作为台州晚报最年轻的创始人,我从1998年底晚报创办以来,一直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10多年来,我上下求索——
A作为“新闻记者”,我受到过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也曾经被《新闻职场入门》一书推为“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代表人物”(在我之后,还有另外两位代表人物,分别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周建国、陕西电视台记者李蕾)。1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我曾连续一个星期,冒着40多度的高温,寻访台州母亲河;也曾冒着17级的台风,和消防战士一起趟过300多米齐腰深的溪水去救人。1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我写了不少轰动一时的新闻作品及论文:所写的人物通讯报道曾被增印2500份,当作大学师生的“励志教材”;所写的新闻业务论文,曾被多家新闻单位、大专院校当作“写作教材”。此外,还有多篇新闻作品,在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比、台州好新闻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B作为“周刊编辑”,我所编《教育周刊》是整个晚报,也是整个台州报业中规模最大的周刊。该周刊服务着台州2万多名小记者——相当于晚报五分之一的订户。为了做好服务,我完善投稿细则,坚持公正选稿,精心策划版面,呕心沥血地做好每一期周刊,使该刊成为台州影响力最大的教育报刊——相对于《南湖晚报》、《金华晚报》等众多兄弟报刊“五六人编一教育周刊(也是8版)”的情况,我的编辑工作是严重超负荷的,但我像老黄牛一样,没有一句怨言。
C作为“新闻评论员”,我所主持的《红松时评》栏目,是台州报史上首个以个人名义开设的评论专栏,所写的“三评罗雪华”曾获台州好新闻一等奖,也有好几篇时评作品,被新华网、人民网转载。
D作为“新闻策划人”,我撰写了大量的策划书,从事了不少“重大活动和重大报道”的策划、组织、报道工作。比如“温暖过年”活动、“感动台州”评比活动、全民相亲大会、军营相亲会、“3·15维权快车”活动、台州首届大型公益家教活动、台州科普大讲堂活动以及“迎省运”现场作文大赛、“课前读报”知识竞赛、“台州晚报记者林”造林活动、“我爱我家”征文大赛等跟小记者有关的30多项活动;比如全国群星奖舞蹈大赛系列报道、全国首届网球大赛系列报道、“台州义工”系列报道、罗雪华系列报道、“中国网络音乐节”系列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曾对“军营相亲会”作过专题报道;新闻人物罗雪华获得“感动台州人物”、“浙江骄傲人物”等殊荣后,还被拍成电影《娘》。
E作为“新闻培训师”,我曾经为台州市教育局、台州市港航局、台州市工商局、台州市农行、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电大、台州开元大酒店、浙江杰克公司、台州晚报、三门报、椒江教育局等上百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作过新闻业务培训,传播新闻文化。
下篇:10件难忘往事
“有一种习惯,叫做求知;有一种使命,叫做传播;有一种期待,叫做感动;有一种力量,叫做读者。”
晚报创1000期之际,我在晚报特刊上写下了这则感言。
转眼间,晚报已出3000多期,10周年报庆活动也已随风而去。
服务晚报10年,经历的事情成百上千。蓦然回首,百感交集,特将难忘的事情归纳为10件。
其一:写“国际小姐”,写出个“首席娱记”
1998年底考进台州日报社,参与《台州晚报》创办。将一篇关于“国际小姐”姚沁的报道当作“见面礼”,从此跑起了“科教文体”线——凌晨1时采访刘欢,电梯里拦截孟庭苇,大雨中采访斯琴格日勒,乔装成随行人员与费翔长谈;首届国际传统武术大赛,5天赛期发表18篇新闻作品(其中一篇在全社上百篇相关报道中胜出,被评为惟一的文字好稿);带领报道小组,全方位跟踪报道全国“群星奖”舞蹈大赛、国际拉丁舞比赛、国际网球大赛……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为此,电视台同行称我为“敢死队员”,晚报同事则在报上撰文称我为“首席娱记”。
其二:一篇人物报道,化作2500份“励志教材”
文体新闻之后,我又主攻人物报道。2004年7月20日,我在晚报上发表了一个整版的人物通讯《有志青年读大学 不拿家里一分钱》。台州职业技学院党委将该报增印2500份,发给全校师生及新生家长作“励志教材”;并组织各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围绕该报道进行学习、讨论。此外,所写的人物报道——天台消防战士黄海强、路桥老人“三爷姆”和仙居消防大队,后来均成了“感动台州”年度人物;写自考奇人崔友秋的文章《用20年黄金时间 换4张自考文凭》,在《浙江自学考试》发表后,又在“全国自考征文”大赛中获奖。
其三:超强台风中趟水救人,抗台经历入选《难忘时刻》
2005年9月11日,17级台风“卡努”袭击台州。我与临海杜桥消防战士一起,冒着狂风暴雨,臂挽臂、肩并肩,趟过300多米齐腰深的水路,救回对岸负伤的小孩。我将亲身经历写成《抗击台风“卡努”,记者深水救人》一文,该文入选中国记者丛书《难忘时刻——记者亲历的历史瞬间》。该书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共搜集自1949年以来、全国记者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60多起。
其四:对话巨人史玉柱,向名人名家学习
2009年5月16日,为了采访“世界华人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我打了20多个电话,终于直面陈安之,并以不断质疑的采访方式,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采写了独特的独家报道。2006年4月8日下午,参加了“中国IT业第一人”史玉柱在上海金茂大厦召开的《征途》公测新闻发布会;当天晚上,在黄浦江的游艇上,利用与史玉柱共进晚餐的机会,以多次“发难”的形式与其深入交流。除了史玉柱,厉以宁、余世维、余明阳、李践、陈放、陈国庆、潘肖钰、崔秀芝、王小平、李光斗等众多经济界知名人士,既是我的采访对象,也是我的学习对象。此外,参加清华大学MBA课程研修班学习,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经济学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其五:记者节感言,入选多种格言辞典
第一个记者节,我写下了“追求卓越,传播精华;笔写民生,智利天下”的感言;晚报创刊1000期之际,我写下了“有一种习惯,叫做求知;有一种使命,叫做传播;有一种期待,叫做感动;有一种力量,叫做读者”的感言。这两则感言,已经入编《中华名人格言》、《当代诗书画艺术选集》、《中外哲理名言》等辞书,并被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评为“优秀创作作品”。
其六:放弃函授读自考,成了“自考明星”
2001年,考入浙江大学新闻学本科函授班,任班长。为了更系统、更扎实、更全面地学习新闻学知识,放弃函授读自考。2004年初,以“15门功课平均85分”的成绩,拿下了浙江大学新闻学自考本科文凭,被评为“自考20年优秀毕业生”,台州电视台、台州日报、《青年时报》、《浙江自学考试》杂志对我作了专访,自考事迹还入选《自考之路》一书。
其七:与白岩松一起,同列“新闻职场代表”
著名新闻学者徐向明所著的《新闻职场入门》一书,2005年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将新闻职业划分为17个类别,每种职业列举了1至3个代表人物。其中,白岩松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一类别的职场代表,陈红松则是“新闻记者”这一类别的职场代表。
其八:不平则鸣,主持《红松时评》
有人称民工为“刁民”,我看后不平则鸣,于2006年2月23日写了一篇评论《民工变“刁”的背后》,引起编辑部领导的重视。2006年4月,台州报史上首个以个人名义开办的时评专栏——《红松时评》栏目,正式亮相。开栏之作“三评罗雪华”(《落泪是金》、《风雨同舟》、《爱如潮水》),获得了台州好新闻一等奖。截止2008年8月晚报改版,该栏目共发表了时评70余篇。
其九:长假闭门不出,修炼“降龙十八掌”
2003年国庆长假七天,我闭门谢客,回顾5年晚报工作实践,从自己所写的2000多篇新闻报道中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会议新闻作品,并对其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将处理晚报会议新闻的常用手法归纳为18种,并借鉴金庸小说中的“武术招式”,美其名曰“降龙十八掌”。该文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地市报论文(论著)奖二等奖,并在《中国地市报人》、《新闻在线》等杂志发表。
其十:演讲逾百场,追求“传者无疆”
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担任了台州电大04新闻、05新闻的“新闻采访写作”主讲教师,同时以“开讲座”、“做报告”的形式积极传播新闻文化。小学、中学、大学,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这些都是我传播新闻采写知识的战场。演讲逾百场,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我前行的路上,始终有这样一盏灯——人生有限,传者无疆。
2009年于浙江台州晚报
来源:本站原创 2014-06-05 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