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历史作用-读《站起来的声音》有感
作者:周琦 (字数:1000字作文)
有位著名作家说过:“文学家往往应该兼任历史学家,文学作品应是历史的折射。”对这段话曾有过争论,仁者见仁,争辩得颇为激烈。其实说到文学的历史作用,仅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作为例证足矣。近日读了小说集《站起来的声音》,对文学的历史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为庆祝这一盛典,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丛书“新中国60年中短篇小说典藏”。浩浩七卷,第一卷便是这《站起来的声音》,起止时间从1949年至1956年,这段时间为新中国成立到“双百”方针的提出。小说集共收录中短篇小说19篇,其中一些我从前曾读过,如王愿坚《粮食的故事》、孙犁《铁木前传》和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有的只闻其声未见其文,如朱定《关连长》、李准《不能走那条路》和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等,其中路翎的小说当年是被批判过的。而大多数篇目是首次阅读。读完之后心中不禁生发出感叹:原来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学作品呀!
我读书基本上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翻阅泛泛而读,然后是全阅篇篇精读,最后是选阅重点复读,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品有时则反复品味不下三次。而这本书我几乎全部选取阅过,对过去曾经读过的篇章再次阅读,犹如与老朋友多年后的相逢;对听说过的篇章此番阅读,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而对于诸多初次相识的作品,则有一见如故之趣。
读后掩卷深思,觉得这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选本的权威性。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国家级的专业文学出版机构,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只要喜爱文学,没有不读该社出版的作品的。书中的作品称得上是好中选优百里挑一,代表了新中国文坛的最高成就。
其次是题材的多样性。这些作品有的反映战争年代的故事,如峻青《老水牛爷爷》;有的讲述工农业生产取得的可喜成就,如康濯《春种秋收》;有的介绍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如玛拉沁夫《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有的则反映新时代人们的新风貌,如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这些作品,从一个人的经历,或一段故事的发展,或一个单位的典型,向读者展示出一款款清新明快激昂向上的境界,记录下那个时代的烙印。
再次是作品的时代性。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文学作品无不体现着社会的变迁、人类的进步。看了这本典藏集,对于当时国家、社会及个人的精神风貌,对于当时一些特定的环境、家庭的氛围,可以有一些感性的认知和感情的认同,而这也恰恰是文学作品的记录和传承功能之一。
来源:福州日报 2010-09-28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