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作协”三题
作者:阿睿 (字数:1600字作文)
“我是作协的”
我到乡下采风,赶路太急,走累了,到路边的茶棚喝杯茶,歇歇脚。卖茶的老板娘热情爽朗,是位精干的中年妇女。凳子放好后,一杯飘香的热茶就递了上来,接着同我搭讪:“请问,你这是——”
“哦,我是作协的,到前面村子去——”,还没等我把话说完,老板娘连连摇手:“什么,做鞋的?咳,我劝你还是别去了,你是外乡人,对这儿不熟悉,这一带可是全县出了名的,家家的针线活,那可是顶呱呱,联户还开有鞋作坊,自产自销,什么样料子的都有,不光自家穿鞋不用买,还远销外地,不断有进货商上门呢,还用你来?嘻嘻!”
说什么呐?“哈哈哈——”我一阵大笑,一口茶也喷了出来,把老板娘笑得两眼发直,指着我道:“我说的都是实话,你笑什么呀?”
申请入会的对话
一位爱好写作的姑娘想加入作协,入会申请表转给了我。一看,上面除了寥寥几句表达愿望的话,还有一个手机号码,别的诸如工作单位、职业、家庭住所、通讯地址什么的,一样也没有。于是按照手机号码,我拨通了姑娘的手机,开始了下面的对话——“你是小X吗?你的入会申请表收到了。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没注明工作单位和家庭通讯地址呀?”“我是个自由撰稿人,长年在外打工,居无定所,就不好写明具体的通讯地址啦。”“你在哪儿打工啊?”“南方的一家杂志社。”“既是自由撰稿人,干嘛还要加入作协呢?”“是为取得组织认可,提高知名度,更有利于作品发表呀。”
“那你可以申请加入当地的作协嘛!”“我是外乡人,人家嫌我飘浮不定,不接受,我只好回到家乡,求你们来啦。”“你有作品吗?”
“有哇,我还打算拿出2000元捐给作协呐。”
“那你为什么不捐给当地作协,做为感情投资,取得好感与信任呢?”“我才不呢,这点小钱他们看不上。”
“那你怎么就认定捐给家乡作协不被拒绝呢?”“因为咱家乡太穷了,作协更困难,2000元虽不多,也算是一点心意吧。再好的楼厦屋瓦,莫如故乡挡风的篱笆啊。”
我没有话可问了,一个多么坦诚直率、热心善良的女子啊。对文学写作是这么专注,对家乡是这么信赖,我被深深打动了。稍稍停顿后,我对着手机说:“我会在讨论你入会的会上帮你说话,相信一定会获准通过的。回去准备两张照片吧,一张贴登记表,一张贴会员证。捐款就免了,你挣这点钱也不容易呀。”“谢谢!”听得出来,对方那声音含着惊喜的颤抖!
作品研讨会
一位写长篇历史小说的作家要求作协为他开一个作品研讨会,他作品里的主人公,写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确有其人的诸侯王爷。我问作家:“是研讨你的作品呢,还是研讨你本人?”作家回答:“当然是研讨作品。”
问题这就来了。我对作家说:“你笔下这位古人,已经远离了我们两千多载,我们同他没见过面,也没对过话,关于他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言语举止、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思想情感,等等,我们都不甚了解,所得知的还不都是你笔下写出来的?你写得那么详尽细致,好像你曾经同他朝夕相处、生活过一段日子似的,谁知道你写得对不对?是不是这位古人真实的原貌呢?没有谁能为你证实呀!这就如同前不久听教授、专家讲《论语》、讲《三国》,确实讲得好,声情并茂,具体生动,可我们都没见过孔子,也没见过孙、曹、刘三位国主,自然也没同他们对过话,谁知道这些古人是怎么个真实的想法,还不是听他们讲评的人在说,讲得对不对呢?就那么百分之百的准确?也没人给做权威性的证实呀。倘若有出入,岂不是冤屈了古人,又贻误了今人?因为他们讲评的人也没见过古人,也没同古人对过话,怎么就对古人的心思了解得这么透彻呢?毕竟隔着厚积的历史尘土,距离我们太久远了呀。”
最后我对作家说:“开个作品研讨会并不难,难的是对你作品中描述的主人公,读者是相信好呢,还是不相信好?倘若有人问及,你能解释清楚么?你是给自己和读者都出了难题啊。”
作家哑然。经我这么一提示,开作品研讨会的事儿也就作罢了。
来源:福州晚报 2011-12-13 1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