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山行旅
作者:阮道明 (字数:1200字作文)
从丹阳镇出发,15分钟车程,就进入文朱山峡口。尽管“七月流火”,可是,在这白云、蓝天、神话般的观音山中,山风拂面,暑气顿消,让人倍感清爽。
实行“村村通”工程后,通往文朱山的道路变成了一条峰回岭转的水泥路。昔日闭塞、贫穷的小山村,如今瓜果飘香、环境幽静。近年来,许多游客慕名前往文朱山,感受新农村的崛起并接受红色旅游的陶冶。
上世纪30年代,文朱山一带连绵数十里的周围山乡,成了红色根据地。以陶铸为首的福州中心市委,在这里广泛组织贫苦民众,开展游击战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1932年12月,游击队驻扎在连罗交界处的文朱村观音山。观音山因一座状如观音的山而得名。相传,陶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立于山巅,豪情满怀地吟了一首诗,诗曰:“夜冷风寒热血浮,未除蒋贼恨难酬。随游山顶观飞雪,待看赤旗遍九州。”抒发出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大无畏精神。那时,虽然时局残酷,斗争艰苦,但驻扎在观音山一带的游击队员,心中充满必胜信念。他们决心用手中的枪打出人民的江山。于是,这里的每一条山路,每一座山头,每一曲溪涧,都叠印了革命者的足迹,都流传着游击队员可歌可泣的故事。当我们来到昔日陶铸、叶飞等革命先驱住过的红军洞、故居、会议旧址,立时被革命文物所吸引,从中解读出红色革命时期的人文气息,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1949年8月15日,观音山下曾经发生过一场鏖战。人民解放军跟 * 第75军展开激烈的战斗,人民解放军以压倒的优势全歼顽敌,解放了丹阳镇,进而解放了连江城。文朱山见证了那场战斗,见证了那段历史。高山仰止,文朱山,有勇者的故事,更有红色的经典。
文朱山,方圆20平方公里的土地,分散着庄里、南洋、后勒、观音山等7个自然村,聚居汉畲两个民族的山民,主要从事粮食、林木、茶叶等生产。我与这座山有缘,我与这里的村民有缘。那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时期,我曾到观音山砍过柴、烧过炭、挖过山药。这里的山民曾给我水喝,帮我驱赶过野兽。这些经久难忘的事,使我的心更加贴近文朱山。可是,当时为维持生计,总是来去匆匆,无心欣赏文朱山的风景。
如今,得以闲暇,才领略到文朱山风景的秀美。山上森林、翠竹、茶园、果园成片,春天满山遍野杜鹃花盛开,组成了一幅绝妙的生态自然风景图。这一帧山水画卷中最为出彩的要数观音山。有人说“观音山的云,是观音的魂”。是的,每年7月,欲雨还晴,山中变化无常的云,时而如百花绽放,时而如骏马奔驰,时而如蛟龙腾跃,时而如游丝飘逸,令人惊叹,赏心悦目。云开雾散时,潺潺的清泉,青青的树木,苍苍的峭壁,有声有色。那情调,那色彩,我想,恐怕陶渊明见了也不能不羡慕三分。我站在一棵“迎客松”下,任凭山风拂面,眺望着周遭一大片茶叶生态农业创业园。和风送来阵阵芳香,伴随着茶农们的欢声笑语,我不禁脱口赞叹:“我飘飘欲仙了!”
人事有代谢,往来有古今。历史,因久远而厚重;大山,因人文才动容。观音山的传奇,山里人的精神追求,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得到持续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