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份清新和美丽——读《美丽福建·美丽海洋》
作者:练德良 (字数:1900字作文)
中国有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是世界最早开发海洋的国家之一;
福建的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几千年来,都是海洋经济的领航者,也是通商世界的最重要口岸;
“闽在海中”,几千年前,福建先民给中原的印象就是生活在海洋的人;
……
由张志南主编,吴南翔、钟兆云任副主编,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出品的《美丽福建·美丽海洋》一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福建海洋的前世今生和对未来的憧憬。全书共十七章,每个章节一个重点,勾勒出了福建海洋的方方面面,看似互不相连,实则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既有历史的内涵,又有文学的灵活性。全书用优美的文学语言,清晰的历史脉络,简洁生动的故事结构串联起来,使读者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了解福建经略海洋的基本历史面貌和巨大成就。可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福建海洋百科全书。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历史脉络清晰。它没有被史实框住,而是以史为根据,用比较清新的文学语言来描述,增添了可读性,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了解福建人民开发海洋的伟大历史进程。福建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海洋拓荒史,从早期的独木舟到三国时代的巨舰,再到宋元时代成形并风行世界的福船,无不与海洋息息相关,福建人民的创造不仅在中国海洋开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在无尽的岁月往来中,我们读到了不一样的沧桑巨变。海洋给予福建的,不仅仅是“靠海为生,是闽人独特的生活习性”这么单纯,而是具有更加深广的开拓意识,并且创造性地尊崇出了诸多的海神,其中妈祖的出现,给了中国海上最多的保护意象。“诸多海神在闽地诞生,是中国海洋文明的一种特色现象”,因为有海神的保护,“这里的人们在海边无拘无束地生活,生命力格外旺盛”。
在《海上明月·民俗》一章中,海的作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人们祈风,人们耕海:“在远古时代,闽族先民更多选择了‘以海为田’、‘以舟为车’的生存方式。唯有海,才能给予家园与心灵的港湾。”耕海为田,向海要生活来源是福建先民几千年来非常重要的本领。
在福建的海域,还诞生了最具中国海洋表象特色的南岛语族和至今生生不息的疍民群体,他们是世界海洋史上伟大的奇迹,在《八仙过海·族群》一节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形成的过程和生活状态。他们在世界海洋的开拓中,做出了无数惊人的探索,是人类进步历史的一个缩影,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演进和回归自然的思想内涵。
优美的语言表述,是此书的另一个特点。诗化的表述,更能一下子抓住人们的心,让读者更快地进入到书中,接受书中的观点,分享书中的营养。“岛在一望无际的海中央,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岛中央。明明是东南海岛,却有着塞北的草原风光;明明身处咸涩的海水之中,却有着清澈甘甜的天然淡水湖泊。这就是大嵛山岛。”“天蓝海清沙软,风平浪静水碧。无限的风光在福建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绘画出一条彩色曲折的弧线,弧线的远处,海天一体,天地相连,海上的游艇、邮轮,安静地在画中缓缓拽动,向人们驶来。”海在这里聚集了人类的思想,也为在海上奋斗的人们描绘出了自然高端的理想生活之图。
清醒的海洋思想,是本书的又一大特色。在这本书中,我们也读到了不少走向世界的福建人物:王景弘、郑芝龙、郑成功、施琅、潘启、伍秉鉴、林则徐、沈葆桢、严复、辜鸿铭、林语堂、冰心等等。这些福建文化界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海洋思想意识,是引领我们认识世界的钥匙。
学者王鲁湘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不是有数千年农耕文明和内陆文明作羁绊、拖后腿,而任由福建人那种崇拜海洋、勇于飘洋过海打拼的创业精神充分发挥的话,今天的中国绝对是海洋强国!”福建人从古早的昙石山时代开始,就对海洋有清醒的认识。《四海为家·出洋》篇中写道:“在史前,当各色人种的祖先在捉摸不透的大自然面前羞怯地生存,和其他生物一样,窝在洞里或草木丛中粗糙地打发苍白无趣的日子,躺在地上静静等待生命的轮回时,福建先人却已开始探险万物之源的海洋,并在与浪花共舞中慢慢脱离蛮荒,走向文明,步入海洋时代,壮丽而惊人地书写自己抑或是族群、民族的生活史与精神史诗。”对海洋的梦想,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希望得到海的恩赐,另一方面也希望海能保证生命的安全。对所有海的诡异变化,早期的人并无科学的解释,造神请神就成了所有出海人的一种心灵需求,福建人航海出洋,不仅自己出洋,同时也把自己的海神带到了四面八方。
《美丽福建·美丽海洋》开启了认识海洋的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门里门外的福建海洋事业,经略海洋,为子孙后代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美哉,福建。美哉,福建之海,中国之海,世界之海。
来源:福州日报 2014-12-27 15: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