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巷 古今弦歌盛
作者:齐上志 (字数:2400字作文)
石井巷是福州市中心东街南侧的一条小巷,古称清泰坊,因北宋时开了一口大石井而得名。宋庆历年间(1042~1048)福建提刑苏舜元为解决城市人口增加用水紧张的状况,从鼓楼前到安泰桥的南街(今817北路)两侧坊巷开凿12口公用水井,其中一口就在闽县的清泰坊,据传此井较大,井水清澈甘冽,大旱不枯,冬暖夏凉,是这一带平民百姓用水的主要来源。30多年前因拓宽巷道才被填平,留下巷名的记忆。
石井巷长150米,宽4米,石板路东西走向,西连花巷,交接处为十字路口,北为厂巷,可通东街,南为锦巷,可通织缎巷。石井巷位处城区中心的嵩山西麓,嵩山是于山支脉,又称丁戊山,属三山藏之一,因处城中心亦别称中山。
明代末年,石井巷有黄晋良居士住宅“井上草堂”,黄晋良,字郎伯,崇祯年间诸生,明亡后不仕,隐居于此,悉心著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1年)曾在巷内设嵩山书院。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1753——1825)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退隐三山,以硕儒名医誉满杏林学界,择石井巷“井上草堂”讲学授徒。
石井巷东头北侧,是创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的两广会馆,坐北朝南。南正门大墙由雕琢精细的青石筑成,上方正中大石匾上镌刻楷书“岭云在望”四个大字,一腔思乡情怀。左右青石拱形边门框皆十分精致壮观。边门上石匾额各为书卷形图案上的隶书“履仁”、“蹈义”。虽然以上精美的书法石刻及青石门墙因历史沧桑,成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大花脸”,但仍不失中华传统建筑和书法的韵味美感。只要稍加以剔除清洗,蒙尘美玉即可完璧如初,主事者举手之劳平添榕城美景,何乐不为?
会馆面积约有2000多平方米,现为两座5层的单元楼。旧会馆幸存的原建筑除上述石井巷北侧青石门墙外,还有一亭一后殿,会馆后面的一座岭南风格的看似库房的传统建筑,红墙琉璃绿瓦,马鞍型风火墙,墙头狮子灰塑,飞檐叠层斗拱,绿琉璃大窗格,古雅大气;会馆东侧中部保存完好的大亭子为单檐歇山顶,红墙绿琉璃瓦,梁椽雀替雕刻精美,天花板彩绘天女散花图。亭为正方形,边长约8米,应属拜亭之类,方形木柱,青石柱础。亭南檐下还有一条宽约1.5米的复龟亭走廊。亭内南侧上方悬挂一块长2米多、宽1米多的大匾,米黄色底,蓝色楷书“桑梓必恭”四个大字。上款为并排两行:“道光元年仲秋,光绪五年仲冬重刊”;下款为:“抚闽使者连平颜检书”。颜检是广东省连平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至道光二年(1822)任福建巡抚,福州清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凤池书院就在对面东街之隔的三牧坊,始创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初名圣功书院,道光元年由盐法道吴荣光扩建,巡抚颜检鼎力襄助并以三牧坊凤池浦是福州第一位状元、宋代宰相许将住过的地方,提议将其改名为凤池书院。
会馆西侧是清代著名藏书家林寿图的故居。林寿图(1809—1885),原名英奇,字恭三,号黄鹄山人。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山西、陕西布政使,曾主讲钟山书院,为官40年,勤政廉明,政绩卓著。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海战,遭全军覆没惨败,福建告急。朝廷命寿图回闽省会办团炼修炮台工事,以巩固海防,寿图无不殚精竭虑,晚年为首任致用书院山长,继任鳌峰书院山长。他学问渊博,能诗善文,工书法,尤精楷书,家藏图书万卷,多善本秘籍。当他年老辞职,定居石井巷时,自撰花厅楹联曰:“抽簪已归,书高于屋;键户不出,车盈其门”。藏书家“冠悔堂”主扬雪沧赠联曰:“编诗甲乙集;买宅丁戊山”。
石井巷还有不少著名的民间私塾先生为普及启蒙教育,诲人不倦,终生不渝。如福州清末秀才 * 钦,精通古文,善制艺,平生以教书授徒为业。他设塾馆于城内石井巷邱氏祠堂,因教学有力名闻一时,郊县学子纷纷慕名求教,因此还在祠堂内备有宿舍,以供各县学子负笈求学之便。朱从教三十年,授徒数百人,人称“石井巷朱先生”,里弄妇孺皆知。他的高足刘德禧传承先生学问教法,博学善文,南台巨贾富商争相聘其为西席家塾,以授业子弟,对提高福州商业文化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民国初期,井上草堂、邱氏宗祠等均已并入石井小学(现为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石井巷经多次拓宽后,巷道平坦宽敞,可供汽车通行。巷内还有南营幼儿园,新时期新兴的行业也在这里应运而生。中心小学周边坊巷办起众多小学生托管机构服务站,聘请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督课辅导孩子做作业,既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又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于是巷南巷北书声朗朗,传承此地数百年的文教渊源。
石井巷还是新式教育的滥觞地,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在巷西头,创办开智学会,提倡新学,传播革新思想。
从前石井巷和邻近的花巷、孝义巷、南营巷一样都很窄小破旧,石板路面凹凸不平。改革开放后,这里建起了安福、碧玉、竹林境新村,宽敞明亮,电讯大厦、武夷中心、大洋百货凌空崛起,人流车流骤增,当年僻静的小巷一天比一天繁忙热闹起来。
2010年,鼓二小扩建2座5层教学楼,改善了教学条件,空地遍植花草树木,优化校容校貌。学校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开设围棋、书法兴趣小组,在隔空层设置高档棋坪、文房四宝,墙上名家书法、古典诗词名句琳琅满目,还将扩建时出土的林寿图藏书楼石匾“欧斋”修复后也被镶嵌在墙上,附上说明文字,珍惜和发扬了乡土文化文物。学校新编好的校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9个字,以每字1米见方的隶书从上到下排满了整座楼墙,醒目美观,寓意深厚。
来源:福州日报 2017-09-18 1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