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作者:杨雪 (字数:1400字作文)
生在和平年代的你我,往往难以领会“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的乱世之悲,难以感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之痛,当然,这些疼痛的记忆也是世人避之不及的,谁也不愿沾染。然而,请不要漠视历史,因为但凡能被历史记住的绝不是轻描淡写的色彩,或是黑到绝望,或是红至沸腾。
离家很近的昭忠祠,我去过不下五次。这里是中法马江战役796位烈士埋骨处。小时候静悄悄地排着长队,手里捧着一朵亲手折的白色纸花,来到烈士碑前鞠了一躬,轻轻地把小白花放在高大肃穆的墓碑前。长大后,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从半山腰俯瞰昭忠祠,碧瓦红墙,古韵犹存,两进七柱三开间,五楹穿斗式硬山顶,庄严中浸透着历史沧桑的阴影。脚下蜿蜒的山路像历史曲折的进程,为每一位参观者讲述曾经惨痛的时光。那阵亡的英魂,不屈的精神,与苍劲的松柏并肩挺立,为世代所敬仰。茂林深处,英国领事馆若隐若现,精巧的英式建筑风格,奢华的馆内陈设,若不沾染侵略的血腥味,我定愿与之合影留恋。回想起那幽暗的地下牢房,浑浊稀薄的空气,阴冷潮湿的环境,让人不寒而栗。那深深的水牢里依旧是一池静谧的死水,蚊虫滋生,散发着腐臭,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中国百姓被困于此,受水蛇食肉蚀骨之痛。虽是艳阳高照,那里的一切却令我毛骨悚然。山顶的炮台遗址,虽然锈迹斑斑,轰鸣抵抗的炮声仿佛还回响耳畔。那时的我会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燃烧的怒火,谴责起侵略者的惨绝人寰,恨不得举起一把机枪向那群豺狼虎豹扫射过去,让他们血债血偿。
直到前些日子,我来到了南京 * 纪念馆。300000,数字白痴的我掰着手指数着,很难体会到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据计算在 * 期间,每12秒便有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展厅出口处有一面特殊的墙,是用黑色档案盒搭起的墙面,层层叠叠,高达数米,好奇心令我上前随手抽出一个档案盒,打开才发现这每一个盒子里装的都是一个 * 中遇难同胞的身份信息,我随手抽出的就是一个王姓女孩的父亲。这些遇难者甚至无从确认他们真实的完整的名字,只能以家庭某个成员为记录点进行记载。
展厅里,还有另一面墙,是由数千张彩色照片拼组而成的。定睛细看都是一些暮景残光的老者。不难猜测,他们都是 * 的幸存者,都是从死人堆中爬出来的。照片墙旁的屏幕里播放着几个幸存者哽咽的回忆录,他们目睹母亲被 * ,父亲被剖腹砍头,姊妹被刺刀捅死,自己也是身中数刀,侥幸存活下来。在他们的面容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各种深深浅浅的刀疤,从他们的神情中也不难看出他们心中的难以愈合的伤痕。然而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有不少老人的脸上竟挂着笑容。他们有的鼻骨塌陷,有的单眼失明,有的颈上有一道长长的刀疤,尽管如此我依旧在他们脸上看到了微笑。他们的笑容里看不到恐惧,看不到绝望,有的只是平静。
高耸的和平雕像,可爱肥硕的和平鸽,醒目的和平标语,都不如他们的一个微笑。无论承受了多少苦难,无论曾经多么痛苦,活着就应该微笑。走出万人坑遗址,一轮血红的残阳染红天际,历史就像这轮残阳终将落幕,而我们应该期待的是明日那一轮崭新的朝阳,而不是沉浸在黑暗中难以自拔。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绝不是告诉我们祖国承受了多少屈辱和耻辱,不是要我们铭记这份仇恨,更不是让你用一些冲动愚蠢的行为去重演历史,而是告诉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应当明辨忠奸,应当善恶分明,应当在世事沉浮中,用一颗向阳的心珍惜生命,珍爱和平。
昭忠祠畔的追思阁肃穆寂静,碧绿的湖水陪伴着烈士的英魂,满池的红金鱼和长寿龟,寄托着对祖国祥和安康的希冀。低头看了看脚下这一抔黄土,它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热爱。
来源:福州日报 2015-07-14 10: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