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制怒”
作者:金文钦 (字数:900字作文)
民族英雄林则徐书写“制怒”两字牌匾,挂在厅堂,作为“座右铭”。
影片《林则徐》中有这样的精彩镜头:广东海关监督豫坤和洋人内外勾结破坏禁烟,林则徐听后怒不可遏,把茶碗摔碎,当他一抬头,“制怒”二字映入眼帘,他于是沉住气,控制住了情绪。第二天,他若无其事地接待豫坤,经过巧妙周旋,终于让豫坤乖乖地交出了修建虎门炮台的银两。这一情节艺术地再现了林则徐制怒的意志力。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 * 特务 * 。闻一多先生明知凶多吉少,却毅然在群众大会上慷慨陈词,怒对反动派的 * ,把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倒在血泊中,表现了大无畏的民族精神。这“怒”是为公理正义,情之所至,不得不发,实为凛然正气也。倘若面对 * 势力,畏惧害怕,一味忍让,那就缺了胆气、少了骨气。
怒,有益也有害。为个人恩怨,动辄发怒,就不理智。由着性子,小事生烟,大事冒火,于事无补,还可能铸成大错。“发怒是祸水,冲动是魔鬼”。于个人小事常发怒,很伤身,为公众之事常发怒,会坏事。在正常情况下,遇到矛盾和问题,冷静理智,以柔克刚,方为上策。林则徐也许是体验了暴怒的危害,所以下大决心“制怒”。
有人本是平头百姓,性情很平和。当了“官”后,就判若两人,惯于以势压人,动辄训斥部下,好耍官威,这是旧官场的遗风;有的暴富之后,财大气粗,不可一世,动不动就发飙,这是土财主的德行;不少人发怒,是不能驾驭事物规律,少了应对的办法,于是,急躁情绪冒了出来。一般地说,急性子的人容易发怒,沉不住气,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甚至失态伤人伤己,事后追悔莫及。当然了,容不得不同意见,受不了一点委屈,也免不了经常动气发怒。
在一般情况下,发怒是丧失理智的表现,淡定则是一种智慧。其实,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往往在于心理素质。凡成功者,像林则徐那样,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遇到委屈、压力或陷入困境,能沉住气、忍得住,“每临大事有静气”。这里的“忍”是一种修养之忍,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智谋,是圆融无害的处世智慧。理智的领导者应当尽量少怒,一般不怒,善于制怒。避免因怒决断,怒而行事。
“三思方举步”,戒急、戒气、戒躁,这是抑制发怒的妙法。“制怒”是一份修养。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经过长期的磨砺,才能像林则徐那样“制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来源:福州日报 2015-05-31 18: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