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洪涝灾害要打主动战
作者:金文钦 (字数:1100字作文)
每年汛期到来,南方不少地方暴雨成灾,城市内涝严重,危害之烈,触目惊心。不少地方忙着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修补水库,储备物质,可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应对洪涝灾害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凭补救措施,必须综合治理。尤其要总结吸取以往救灾的教训,寻找水患规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减灾防灾!
不能重建设轻管护。多年来,不少地方着力建设水利基础设施,但之后疏于管护和更新改造,以致没有发挥到应有的功能作用;不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不堪利用;有些水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必须改变这种不求实效的作风,切实加强管护,并实施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奖惩分明,对失职、渎职者严肃查处。必须加快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强各类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全面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水平。同时提高公众应对灾害能力,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水患意识。
不可重救灾轻防灾。舆论曾批评一些地方“抗灾能力强、防灾能力弱”,这道出了实情。有人认为,抗灾很花钱,防灾更花钱,但防灾有可能“白防”,而且防得越好,灾害就越少,越像是“白防”。水利建设是长期效益,见效慢,对GDP贡献少,一时无政绩之显。要说是政绩,更像是“潜绩”。如果顾及“显绩”,自然就走偏了。这些年来,大小水电工程受青睐,因为那是“摇钱树”,当然也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对基础水利工程形成悬殊。其因在于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大,重视程度也就相对差了。理当从发展的全局出发,防灾减灾并重,兴利除害结合。
不可天灾人祸不分。举凡“天灾”成祸,或多或少都有“人祸”成分。天有不测风云。天发怒,依现代条件,还有管不了地方,但人应当管,可问责。只说抗灾经验,不问受灾教训,救灾时轰轰烈烈,大灾之后不思量,“亡羊”不“补牢”,就于事无补。甚而用“天灾”搪塞“人祸”,则是自欺欺人,祸患无穷。只顾埋头发展经济,无视柔柔江水,一旦惹怒它,也会翻江倒海,猛于虎也!为此,必须把水的福、祸挂在心上,水利时想到水患,防患于未然,发挥水“利”,遏制水“患”。
不可重治标轻治本。一些地方旱涝灾害频发,与那里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严重有关。人们往往依赖“人工水库”调节用水,殊不知,“森林水库”功能是“人工水库”不可比拟的。林茂水丰。森林是天然的“引水器”、“储水库”。森林资源保护得好,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资源就会丰盈,旱涝灾害必然减少。必须看到,目前不少地方森林资源结构性退化,生态状况依然脆弱。唯有让“青山长绿,碧水长流”,才有更多“风调雨顺”的年景,人们就可以少担心洪涝灾害了!
来源:福州日报 2015-06-01 10: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