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的力量 - 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马永红 (字数:1100字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一句顶一万句!《一句顶一万句》里没有大而空的社会背景,只有芸芸众生、疲于奔命、命如草芥的小人物。
每个小人物都过得苦,不是生活苦,是日子苦,怎么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怎么付出都不能让心敞亮;怎么努力,都不能换来能说得上话的人。如主人公杨百顺的坎坷经历:先是跟老曾学杀猪,学得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没过多久,师傅续弦的师娘精明能干,笑眯眯地一手造就了师徒的分道扬镳,他不得不去走自己的“阳关道”。其实哪有阳关道,他得罪了师傅,只得渡过黄河,去蒋家庄“鸿源泰”染坊挑水,每天鸡鸣而起,三星收工,身体的累倒不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冷漠,更让人窒息。憋闷之余,他和主人老蒋的宠物猴“银锁”成为知己,哪知猴心难测,它利用杨百顺对它的信任趁机逃跑,他也只好步了猴子的后尘溜之乎也。后又跟着天主教牧师老詹信主,改名杨摩西,跟着老鲁破竹子,因为破残竹子的岔音,影响了善用脑子“走戏”的老鲁的思路,迷迷瞪瞪地再次丢了饭碗,只能去延津县城给人挑水为生。在县政府给县长老史种菜,种得有滋有味时,因误撞上老史与男旦苏小宝深夜“手谈”哭泣的一幕,惶恐之余,被迫“嫁给”卖馍的寡妇吴香香,改名吴摩西。原以为有了家,该安心过日子了,谁知这女人是拿他做幌子,私下里和银饰铺老板苟合,乃至双双私奔,后来唯一能给他慰藉,让他有活头的吴香香的女儿巧玲又失踪了……
杨百顺的一生,是百事不顺,虽几经辗转,不断改名,命运始终没有任何改观,充满悲剧色彩,什么是悲?小说中的老詹说得好:“非心所愿谓之悲。”为了生活他不停找事做,尽管每次做的事都情非所愿,但他都尽心尽力去做,最终总做不稳,做不长。
为了淡化心头的苦味,就想听一句投心的话。就像杨百顺,为了寻找跟他说得着话的巧玲;就像牛爱国,为了“与谁都不能说的话,与她都能说”的章楚红,踏破铁鞋、日夜兼程,天上人间遍寻。奔波的人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吃苦受罪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这不易听来的一句话,成了悬念,悬在奔波者的心里,悬在我们的想象力上。故事结束,那句话还像一把鲜草悬在前面,若即若离地引诱着主人公和读者的饥渴,看来,这想听来的一句话,就顶一万句不关痛痒的话,在人情日益“降温”的今天,这暖心暖肺的话,也是人人所需、人人所想,这大概就是小说的魅力之一吧。
作家刘震云会掰扯。“一竿子支出去就是几十年”,“千百件的针头线脑,越扯越长”,越扯越有味,把一句话从内到外、从浅入深地掰扯,骨头缝里的话都掰扯清楚了;把一个情节从前到后地掰扯,唯恐人不明白、记不住,却无啰嗦唠叨之痕;把一个故事掰扯得曲里拐弯、跌宕离奇。把一个人的命运掰扯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看得人揪心、叹息、紧张、落泪,却不忍释手。
我们都在为了这暖心的一句话,不停地活着、掰扯着呵!
来源:福州日报 2011-08-29 16: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