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显”的力量—读梁文道《常识》有感
作者:王怡 (字数:1100字作文)
初识梁文道是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这档节目里。梁文道从刚出道就开始写评论,更确切地说,写时事评论。资深的业界经历和谦逊的态度,令主持人窦文涛如是说,自己轻薄,许子东(另一节目嘉宾)刻薄,梁文道渊博。这档时评节目里的“道长”(梁文道的外号)懂得等待,很少去抢话,总是耐心倾听,再发表评论,让人觉得文雅而不失内涵。
据说梁文道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每日睡五六个小时,有时候三天才睡十小时,所以才有办法做节目、开讲座、办免费杂志、写专栏,现在又开始出书。其中《常识》一书,又是一本极为叫好的畅销书。
相对于畅销书而言,就是经典书。我个人以前总感觉真正能够长明不熄、历经沧桑的书只有经典书,而所谓的畅销书终究是过眼云烟,意义不大。但是,梁文道的《常识》一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这种偏见,它让我意识到,至少有一部分畅销书(比如《常识》)能够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演绎稍异于主旋律的“民间小调”,带来普通民众思考方式的转变。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值得仔细阅读,尤其适合于我们这个追求“快餐文化”的时代。
正如梁文道在《常识》一书的自序中坦言:自己向往西方知识史上的“小册子”——一种以畅销为荣的出版物,其特点是篇幅短小,不求专精但求浅显。这种上不了庙堂的东西反而更容易普及某种观念,为社会发展造势。它的真正意义就是“面向公众”。这也符合《常识》一书的写作目的:让一种想法公之于众,交给公众研判思考,形成全社会有意识的力量。基于上述定位,《常识》一书不同于一般商业化运作的畅销书,它的风行唤醒了崭新的社会意识,也唤醒了普通民众的思考意识。
梁文道是个斯文不失风趣的读书人,他在《常识》一书中,讲的事情其实也不高深,只是常识,至少是现代文明的常识。他把当代中国的一些时事或者现象用时评的方式进行诠释,把一连串看似浅显自然,不得不如此的“常识”逐一揭示,逐个指认。在梁文道行文的过程中,他讲究语言技巧,说话把握分寸,既接触到了问题的实质,又不过分直白,能够令普通读者会意,也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空间。这其实也是一种智慧。
从梁文道的身上,也体现出一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当下尤为珍贵。时代在改变,一些“知识分子”身上却越来越少见社会责任感了。这些“知识分子”不是自觉地将道义公理扛在肩上,而是可悲地附庸于某些利益集团。反思我们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曾经走过的曲折道路,不能不让我们对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提出批判。而所有这些,都源于当下的一些“知识分子”太过于功利化了,太过于缺乏社会责任感了!
正如作者所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但愿“道长”的《常识》能够凭借“浅显”的语言力量,多多少少给这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弥补点儿什么。
来源:福州日报 2010-10-10 19: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