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江城别样美
作者:戎章榕 (字数:2600字作文)
走进闽侯,却被山之青黛、水之碧绿、城之靓丽而感染,当我将随手拍的江景照片发在微信朋友圈上,即有朋友点赞:“生态平衡,环境优美!”
2016年10月,闽侯县摘得了国家级生态县的金字招牌。沿着滨江休闲步道漫步,行至闽侯大桥下,桥头赫然矗立了一块宣传牌,抬头一望,“生态闽侯,山水江城”8个大字将闽侯地域特色、生态特点悉数突出了出来,将闽侯生态的“别样美”也概括了出来。
山
构筑绿色屏障
闽侯多山,多为钟灵毓秀的名山。五峰势如雄虎的五虎山、誉为天然“氧吧”的旗山、牡丹绽放寺院的雪峰山、素有世外桃源之称的石牛山……旗山、五虎山先后入选国家森林公园,其茂林修竹、古道悠悠不难想见。据介绍,考核验收之际,专家一行对人工园林和植物造景为主的城市绿地并不感兴趣,而是对原生态保留情有独钟。
建在沙洲之上的鲤鱼溪酒店,以湿地、山丘、岛屿等自然园景为主,正是这样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野生禽类和小动物在此逗留。据省观鸟协会记录到的就有130余种鸟种,其中不乏有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种白鹇、葛翅鸦鹃、黑翅鸢以及罕见鸟种寿带、小杓鹬等。窥斑见豹,可见闽侯十分重视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林江田海则构成区域生态保护体系。生态要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树。目前,闽侯县林地面积179万亩,完成生态林管护面积82.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62%,绿化率86%。由树草撑起绿色的山峦,由山构筑起绿色的屏障,不仅改变了当地的小气候,而且为福州市民提供了休闲旅游、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水
见证绿色发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位居首位。水不仅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闽侯多水,除了大江大溪,大樟溪、大小目溪、源里溪密布其间,滋润着闽侯山水田园。闽侯人亦亲水,开辟了滨江的生态绿道、青口中央公园、南港“水岸林居”温泉旅游度假区……
环境问题从来就是一个发展问题。在发展仍然是当今第一要务的情形下,怎样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呢?2016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评价结果揭晓,闽侯位居全省“十强县”第4位,去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68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闽江干流(闽侯段)水质达标率达100%,定期对辖区内水域水质进行检测有时还达到二类标准。“问渠那得清如许”,水质好得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闽侯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时,提出“低碳、清洁、美丽、宜居、和谐”的“五大体系”,将“低碳”列为首位,也就是将发展放在首位。
水见证了绿色发展。闽侯县已有10个污水处理厂,目前还有两个在建,基础设施名列全省县域前茅。
江
宜居首选滨江
闽侯因水而生,因山而灵。“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着力山水,也就是做好闽侯宜居宜业的大文章。
福建省的母亲河——闽江穿城而过。闽江在闽侯境内干流长达78.7公里,加上支流,闽江在闽侯有100多公里。若是算上荆溪、淘江等河流,闽侯就有“三江五岸”。
一座城市,拥有一条江河的比比皆是,而一个县域拥有“三江五岸”则凤毛麟角。珍惜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三江五岸”既要营造水清岸绿的水环境,又要开敞诱人养眼的水景观;既展示了“活水闽侯”,又显示了“江湖与城市共呼吸”。嗅觉灵敏商人们,抢滩闽侯的滨江。如今,江景房已一字排开,满足了人们临水而居、择水而憩的向往。
冬日,我徜徉在江滨生态园的步道上,依然能够见到灿烂盛开的黄花波斯菊、金鸡菊、矢车菊和翠芦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花花草草,实则是经过人工的强化、彩化和美化。据介绍,休闲生态公园设湿地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休闲文化主题区、沙滩休闲运动区四大分区。依据闽江现有地形地貌,保留了大量自然状态的沙洲、湖泊、果林,将慢行道穿插中间,让人们漫步其中,充分体验大自然的美。此外,不论是荆溪园的滩涂地芦苇迎风,水草折腰,渔夫行舟;还是塔礁洲园的候鸟咸集,白鹭翩跹,水草相连,都是建立在原有的湿地上。
湿地是生态文明的典范,是山、水、林、田、湖的有机结合。“詹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这是古人笔下描绘出的幽静雅致的湿地风光。如今,漫步湿地公园,不知不觉中再现了古诗的意境中。
让我感慨的是,在建设江滨生态公园时,同样贯穿了“回归自然、走向自然”原生态保护的理念。选择和配置贴近自然湿地原生态的树种和植被,从而使绿道景观工程有别于福州其他江滨公园,既有城市公园的功能,又不失湿地公园的功能。两全其美,美美与共。
城
融入才能做大
绿化山、清洁水、扮靓江,最后的落脚点是城。城镇化是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以人为本是城镇化的核心理念。
闽侯有“八闽首邑”之谓也,是因为它位于闽江下游两岸,呈月牙形拱卫福州,是全省离省会最近的一个县。现代化的交通路网又拉近了闽侯与福州的距离,闽侯境内的高速路出口有祥谦、兰圃等10个,全县有7个乡镇与市区接壤或隔江相望,有洪塘、橘园洲、浦上、湾边、螺洲、乌龙江等6座大桥与福州相连。
长期以来,闽侯县城关位于甘蔗镇内,一直处于“大县小城”的状况,市民纷纷都到福州买房子,城关人气不足,这是闽侯县城镇化的一个软肋。为此,在闽侯县提出以城乡一体为导向,着力构建“中心大县城、特色小城镇、美丽新农村”的格局,明确打造三大城市组团的目标:中心大县城(含甘蔗、竹岐、荆溪)、青口小城市(含青口、祥谦、尚干)、上街科技城(含上街、南屿、南通)。显然,闽侯县是依托毗邻福州的区位优势,加快城镇化的步伐,三大组团是从融入做起,只有融入才能做大,只有融入才能双赢。闽侯在生态环境上甚至优越于福州,权作福州的后花园或卫星城。这样,不仅主动接受省会城市的辐射,而且更多地吸引福州居住人口的转移,闽侯的城镇化才更值得期待。
如果说福州城市建设未来将围绕山水做文章,构筑“两江润城、碧山环城、水链织城、青峰缀城”的山水宜居城市新格局,那么,闽侯县在编制城镇规划上也殊途同归,注重优化土地利用,预留空间,特别突出内河水网、公园绿地、沿江景观等规划设计,形成一个个“山环城、林漫城、水绕城”的新城、新镇、新村。
昙石越千古,山江润侯官。几千年前,福建海洋文明的大门从这里缓缓开启。从远古的蓝色海洋到今日的山水江城,闽侯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如今因国家级生态县的命名,又将人水和谐、水兴城盛的梦想延续,并将致力成为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别样范本。
来源:福州日报 2017-10-22 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