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历史
作者:俞照 (字数:1300字作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沈阳的“九·一八”纪念馆。纪念馆的前面就是著名的“残历碑”,巨大的碑体形同翻开的台历,时间凝固在1931年9月18日,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似千万个冤魂在控诉着80多年前的那场民族劫难。旁边横放着一截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石碑,形同 * 尾翼,这个弹形碑为“九·一八事变 * 碑”。有形的岩体无声地刻录着不能忘却的那一天:1931年9月18日——这个饱含中国人民血泪和屈辱的日子。
纪念馆的主体是面积达到9180平方米的地下展厅,整个展厅呈U型结构。纪念馆里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一组组雕塑,记录着中国从甲午海战到东北沦陷这期间的日本侵华史和民族屈辱史。沉闷幽长的甬道,仿真的蜡像场景,让人有如穿行在时空隧道,走近恐怖血腥的年代——日军张狂的狞笑,国人无助的呐喊;烧杀抢掠的骄横,惶恐无奈的哽咽;惨绝人寰的杀戮,累累白骨的控诉;灭绝人性的 * 试验,生灵涂炭的痛苦记忆……就像这条甬道,已经到了暗无天日的谷底。此刻,我心中除了对同胞无限的哀伤,就是对日寇切齿的痛恨。泱泱中华,沦落于此!为什么?答案显而易见,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国家后盾哪来的民权民生?
转过血泪斑驳的陈列厅,是场景逼真的蜡像馆,这里有雪后白桦林中抗日联军的露营地,耳熟能详的《我们都是神 * 》旋律在耳边骤然响起;有赵一曼给幼儿的遗言,让人对这位伟大的母亲、党的好女儿顿生敬意;有聂耳先生《义勇军进行曲》泛黄的手稿,那催人奋起的旋律激励着中华抗日志士从危难中“起来”,向胜利“前进”……他们承载着历史的重任,唤起了民族的觉醒。“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在林海雪原,松花江畔,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有一种声音在怒吼,有一股力量在抗争,有一支军队在战斗!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民族不屈的脊梁,他们在国家存亡与个人生死考验面前,凸显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标高。
走出蜡像馆,灯光从之前的灰暗、阴沉变得疏朗、明亮。这里有抗日名将马占山手书的“还我河山”条幅,有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有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书的影印件,有日本战俘的悔过书……这里记录了抗战的峥嵘岁月,闪耀着民族血性的光芒。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白山黑水间孕育的抗日火种,终以燎原!从1931年开始,中国人民在世界反 * 战争东方主战场,浴血奋战14年,终于迫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为捍卫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步出纪念馆,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对着刻有“勿忘国耻”的青铜警示钟行军礼。他对我和周围的参观者说:我是一名老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警示钟是对先烈的祭奠,更是对今人的警示,以史为鉴!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回宾馆的路上,习 * 的教导在我耳边回荡……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的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都已今非昔比。我庆幸,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我发誓:勿忘昨天,铭记历史;无愧今天,踏实工作;不负明天,投身中国梦!
来源:福州日报 2015-07-20 12: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