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冶山游记
作者:林哲 (字数:800字作文)
福州多山,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民谚曰:“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乌山、于山、屏山绵延起伏,成为福州城的标志,为“三山现”;丁戊山、钟山、芝山由于市政建设早被铲为平地,再也“看不见”;冶山、罗山、闽山藏于市井,仿佛“大隐隐于市”的真隐者。
有暇寻访冶山古迹。顺着一条不易被觉察到的石阶,一路蜿蜒,一片不大不小的摩崖石刻林映入眼帘。四周古榕参天,绿意浓浓,不足10米的小山丘,说是“山”好似有些名不副实。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历代文人墨客苍劲的书法篆刻历历在目:清末民初陈衍所题的“观海亭”及“望京山”、北洋政府黎元洪的“洛社遗风”、民国海军总司令杨树庄的“剑胆琴心”、怀晋的“邹鲁遗风振海滨”、马天翮的“一丘莫云小,昂头可天表”……还有年代久远的“山阴亭”题刻,旁署“唐刺史裴次元建,昆陵刘博修,侯官张治国书,闽侯欧阳英重建”;一块藤蔓交覆的巨石镌着“独秀峰”三字,又有“登山道”可上,这里就是冶山最高处;“玩琴台”则讲述了闽越王鼓琴的故事,“一曲”到“九曲”的石刻一折一现,告诉人们这儿曾是文人墨客曲水流觞的高雅场所。
如今的冶山古迹鲜有来访者,或许是纷纷扰扰的都市生活让行色匆匆的人们忘却了这块闹中取静的胜地,亦或是人们早已习惯日趋格式化的林立高楼,不愿去寻访一个非A级风景名胜的小景点。“冶山”的名字更多地被作为一条路的符号印刻在福州市民的心里。小小的冶山以自己的独特姿态存在于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之一隅。相比于“藏着的”另两座山——闽山和罗山,冶山或许还算幸运,她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原貌,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化浪潮中免于被湮没。
这里曾是都城或宫殿,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而“大隐士们”却能“我自临风鸣素琴”,闹中取静,鼓琴饮酒,好不怡然。“小隐在山林,大隐在市朝”,说的是那些隐居山林的隐士只是形式上的“隐”,而真正做到物我两忘的人,能在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喧扰,自得其乐。他们的“隐”可谓“大隐”,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来源:福州日报 2015-07-13 10: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