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线袋
作者:吴安钦 (字数:1000字作文)
我的祖母,是香线袋的剪裁能手。可以说,从祖母开始剪裁香线袋起,我们家乡半数人家的灶堂上、神位前、祖宗香火盒里张贴的,都是祖母剪裁的香线袋。
祖母出生在贫苦的渔民家庭,只上过两年私塾,可是,出自她手里的香线袋剪纸底本,那花样,那构图,那字体艺术,无论如何不像出自一个半文盲人之手。单说其中的一个“百子千孙”构图,祖母剪裁的既有隶书体和篆体,也有黑体和仿宋体,构图独具匠心,情景交融,剪裁巧妙,线条繁简分明,似断犹连,花路针脚绵密,巧夺天工,整个图案珠联璧合,栩栩如生。那“孙”字更是别出心裁,如一群孙儿欢呼雀跃绕膝而坐,让人联想到一幅别开生面的和谐团圆之图。还有“花好月圆”“青云直上”“平安幸福”“万紫千红”“恭贺新禧”等等,字体各异,一件一色。不到十平方厘米的半圆形红纸上,展示着祖母这位普通渔家妇女热爱生活的精神风采,更显示出她高超精湛的剪纸手艺。
据姑姑说,我们贴上第一张由祖母剪裁的香线袋,就引来了乡亲们肯定和赞赏的目光。周围不少妇 * 讨教学艺,祖母总虚心而认真地传授技艺。然而,可能是缺乏耐心和毅力,认为剪纸看似容易,实则太难了,不少人半途而废,更多的人便向祖母索要她的“艺术品”。刚开始,祖母不收钱,有求必应;后来,由于需求量不断加大,在人们的建议下,祖母按每张香线袋五分钱来收取工本钱;再后来,因为纸张提价等原因,工本钱也提到了每张五角钱。尽管价格提高,祖母也日夜加班剪裁,她的香线袋仍然供不应求。有几年的祭灶节,竟一时“洛阳纸贵”。有的妇女为要到祖母亲手剪裁的香线袋,不惜费功夫整天在我们家里等着,要祖母当场画图当场剪裁,以求目睹为快。
小时候,我并不理解家家户户为何要贴香线袋,特别是过祭灶节时。祖母说,别看贴在烟囱上的灶公默默无闻,其实,这灶公就是天派下来的大神。世间人一年中做了多少好事和坏事,他都一清二楚,且有一个本子记着,到了每年灶公节的时候,他就被天上召回去,向上苍汇报各家各户的情况。世上有几人没做过错事,有哪户没有家长里短?因此,人们都要赶在节前换上新的香线袋,点香烧纸,还买来糖果、甘蔗、饼干等甜食敬奉他,并祈求他“上天说好话,在家保平安”。在我看来,这民俗文化中有深意,教人要知反省,要存敬畏之心。
也许正是有这种文化的底蕴,家乡的妇女们一直都喜爱着祖母的红色香线袋。
来源:福州日报 2012-10-31 12: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