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的精彩
作者:杨鸿 来源:福州日报 2017-11-27 09:22:45(字数:1600字)
武夷山遍地是好茶,一片叶子的精彩故事每天都在演绎。洒满阳光的九月,我随海外华文媒体“清新福建”南平采风行的老记们走进武夷,寻访了一位茶叶达人,聆听他与他的家族、他心中流淌的那个“瑞泉”的故事。
二楼的一间茶室,落地玻璃窗外松竹摇曳,恰似一幅三D山水图画,室内每一件挂件摆件、茶席茶具都显得别致和精美。为我们泡茶的是一位身着灰色茶服的林姑娘,满脸的稚气,一问才知刚从技校毕业。林姑娘拿出一款名为“瑞泉号”的茶来,细细剪开泡袋口沿,倒进白瓷盖碗中,待水浇开便悬壶高冲,水注似45度斜角有力地向杯壁撞击,碗中干茶随水流打着“莲花转”,瞬间,一股兰花的淡雅清香袅袅上升,那浓浓的火焙气息传递出幽谷、砂岩、云雾般的意境……
黄先生祖上世代做茶,到了他这里已是第12代传承。他的曾祖父开创了“瑞泉”字号。当年他们居住在景区深处的水帘洞附近,崖高涧深,僻静清幽,旁边有一股清泉汩汩而流,黄氏先祖视为神赐之泉、吉祥之水,便给自己制作的岩茶取名“瑞泉”。
43岁的黄先生笑称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外乎做人、做茶、做茶文化。年幼时,每到采茶期制茶季,他看懂了爷爷、父亲弓着背、佝着腰,夜半炭火焙茶的艰辛和双手不停捻动的劳累。青年时,他到山中名寺天心永乐禅寺当俗家弟子,早上四点半起床,做早课、扫庭院、吃素食、背货下山……这是一种人生的历练,是去禅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真谛。
生长在一个制茶的百年世家,黄先生以传承手工制茶技艺为己任。除了谋生的需要,更多的还是对武夷岩茶的挚爱,在流传了近千年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正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之际,像黄先生这样一批守望者成为了这项古老技艺的助推者,他也成为武夷山仅有的1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经过市场的开拓、原始的积累,2010年,他们家注册成立了瑞泉茶叶有限公司,实行家族企业股权制,父亲和黄氏三兄弟各有持股,又各有分工,他们的事业犹如当年万里茶路时茶商云集,舟船竞发那般的兴盛。
投茶、闻香、热水冲淋,茶气激扬,仪式般的泡茶在继续。林姑娘将一袋“岩香妃”茶细细剪开,这是失传已久的一个茶种,被黄先生研制开发出来。他指着那桔黄色的泡袋说:“用桔黄色一是暗合茶汤颜色,二是喻指黄氏之黄。logo用三条祥云图案喻指三兄弟同心,同时又是油黑色茶叶卷曲的象形。”
这是中国美院教授王洪的设计,王教授是瑞泉茶20年的粉丝。黄先生喜欢跟文化人交朋友,南怀瑾生前也是黄先生的茶客,还有文怀沙、于丹等文化名人,都是这里的座上宾。他孜孜追求的是把茶博馆作为传播茶文化的一个平台,他全身心地去做武夷山茶文化的传播者。为了让人们看懂繁复的武夷岩茶制作工序,按照最古代、最原始的模样在茶博馆里重现。他让地上的每块砖,墙体的每抹泥巴,灶前的每一个簸箕,唐代以来的2000多件茶器都“灵动”起来。为了修旧如旧,他曾跑到江西一个边远的村子里,把一个会砌土墙土灶的师傅请出山来。如今人们站在这里,可以直观形象地了解采青、萎凋、炒青、揉捻、烘焙等岩茶制作的十几道工序。在炭火的闪烁中,在做青的“茶雨”中,人们进入到与古人对话、与传统相拥的时光穿越中。
走进内心,修禅;走向外界,做茶。“制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杀青,除去稚嫩,摆脱青涩,扔掉苦味,渐进醇香,人生也是如此啊。”黄先生的话让我们品嚼良久。是的,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愿武夷山的茶人在一带一路的新征程中渐行渐远,也期待武夷山云崖上的这股“瑞泉”,清流归海,雅香万里。


作者相关文章: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总有一种冲动:去远方!小时候,每每看到父亲或母亲出门去赶集,便对集市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那时,觉得乡里的集市好远啊,不知道要长到几岁才
- 许多年前,读张爱玲的《半生缘》——曼桢半晌方道:“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心中一凛。是的,回不去了。那些阳光下的时光,那些秘而不宣的时
-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在这寒冬腊月,百花凋零之际,不惧风霜,傲立枝头。这样的风姿,这样
- 透过餐厅的玻璃门,我看见他正忙碌着,时而擀皮,时而装馅,等到一个个饺子在那里翘首微笑时,锅里的水气也氤氲开来。揭盖,下锅,不多时,白白胖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冒是最为常见的病症。小伙伴要是得了感冒,可能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塞、浑身乏力等症状,有的还会发热,可难受啦。不过大
-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一句顶一万句!《一句顶一万句》里没有大而空的社会背景,只有芸芸众生、疲于奔命、命如草芥的小人物。每个小人物都过得苦,
- 从西安向东行驶30千米来到临潼区,一下车便看见路边广场上一座偌大的雕像,一对男女手拉手舞蹁跹,明显是唐代衣装,这儿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华清宫
- 那些日子,对她来说,是一杯清淡的茶。 新婚燕尔的她,爱情是一片醒来的绿洲。 有朋友也要走进围城,送来了大红的请柬
- 在榕城生活的这些年,我总是被那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感动。每天清晨,只要推开窗户,那些难以计数的小幸福,就似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瞬间覆盖了我的
- 蝉声中的南国六月,栀子花又开了,我和孩子们带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美丽,依依作别,然后如回归大海的鱼儿,尽情享受着天上的雨露,阳光的温存,没有了尘
- 雪已无可非议地来了,裹夹着阵阵寒意,就像一千年以前的那场雪,一下子将我的思绪定立在“程园”的门前。雪中的程园,幽静古朴,显得异常瘦小和苍老。
-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外出玩耍的儿子回家,神秘兮兮地抱回一个透明的瓶子。“妈妈,看,我给您带回来的宝贝!”孩子一脸的兴奋。
- 去一家老书店,靠墙的桌上放着一把黑色简素的陶壶,壶里插着一支红梅,枝干古朴,花朵溢香。梅影映着墙上的一幅山水卷轴,分外雅致。挑了几本书,
- 推开那扇久违的木门,手先触碰裂开的纹络,像摸到祖父母躺在棺木里的骨头一样,然后听到吱呀的声响,轻轻的,慢慢的,彷佛时间老掉的口齿里要吐出
- 一阵大雨后,有凉意侵入肌肤,那是秋的滋味。老公笑了,说,立秋都过了好些天了,当然是秋天的味道。立秋早就过了?心里掠过一丝诧异,亲切感随之涌来
- “六一”快到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排练节目。花花参加的是一个舞蹈节目的排练,可老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老师经常骂她笨,没有方向感。花花很是郁闷
- 浓雾刚刚散去,清晨已经醒来,远处的山峰,近处的田野,渐次露出真容。行走在小道,宽广和静谧纷至沓来。时光恰好,太阳从山后爬升,细密的汗
- 好友成杰开了一家香烟专卖店,另外还经营香烟回收。那天下午,我到成杰店里玩。正聊着呢,一个少妇来到店里。对成杰说:“老板,我这里有十二条中
- 入伍以后才有了写家信的习惯,可每次铺开信纸又不知写些什么,如同和父母亲通电话一样,许多话说不出口。求学时,母亲是不允许我经常和家
- 秀水八百,奇峰三千,恒久兀立,她以自己的方式,坚守住脚下的热土亿万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代佳丽”,时间堆积的瞬问,一旦拉开闺纱,露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