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与抄袭
作者:翁智敬 (字数:1000字作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南的春天,繁花似锦;江南的月夜,温柔深沉。我是吟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漫步在这长江边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屈原坐在这里,思念过楚国的国难。李白独步月下,想起“峨嵋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杜甫江边徘徊,看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当年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还是那条江,月还是那轮月,万千年来,它们送走了多少人?“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啊,长江,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这则短文,颇能夺取读者眼球,作者对经典诗词信手拈来巧妙引用,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让作品熠熠生辉。
“旁征博引”,就是引用,引用即是抄录。从这一角度来看,“天下文章一大抄”颇有道理,今人抄古人,后人抄前人,初学者抄名家大家。其实,天下大多数的文人,其文章或多或少是从古人、前人那里移花接木、牵取腾挪,美其名曰:借鉴。初学写作,为练笔计,多要经历模仿的过程。不然,古人为何在蒙学阶段有《佩文韵府》《龙文鞭影》之类?不就是供写作者抄仿借鉴词藻和文句之用?就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语文老师不也在天天强调要多积累好词佳句名篇佳作,这样写作时才会如郭沫若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不过,引用与抄袭还是有差别的。在作品的创作中,引用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段,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科学、技术领域,大概所有从事写作的人,没有人会不用到它。尤其在科学研究中,借用前人的学术成果,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知识,造福人类社会,是人所敬仰的高尚事业。学术论著中如果引用得当,不但道理说得清楚,还会给人留下知识渊博的美好印象。然而,抄袭却不然。尽管抄袭也可以说是一种写作手段,但它是攫取别人劳动据为己有的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既不正当又不光彩,为社会鄙视,也为人们所不齿。
何况,引用也有死用与活用之别。死用者,胸无点墨,不分优劣,统统抓进篮里便是菜,把别人现成的整段整句原样搬来,毫不咀嚼,断章取义,把人家好好的文字白白糟蹋了,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如何能用得活,如何能用出创造性来?在此试举一例说明——伟大领袖 * 诗词有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从宋人石曼卿“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一句化用而来,而石曼卿则又是创于唐人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就这样两次转手,二番活抄,自开生面,各有己意,当然算不得抄袭,而是地地道道的创新。
来源:福州日报 2015-12-15 1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