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遇冷”之我见
作者:张桂辉 (字数:1000字作文)
上个周末,与几位教育界朋友相聚,当谈及农村教育话题时,有人感叹:乡村教师的责任心、热情度,今不如昔!有人反驳:今天的乡村教师不是受到冷落,便是遭到冷遇,他们怎能“热”得起来!听了这些,引发我这个曾经的教育工作者的沉思。
乡村教师,曾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我是在农村长大、从农村走出来的,对四五十年前农村学校的情景、乡村教师的境遇记忆犹深。那时,学校不但是乡村文化的高地,而且是村民爱去的处所;教师的确是人所共尊、备受欢迎的知识分子。每到农闲时节,人们就会三三两两来到学校,和老师们拉拉家常、打打扑克什么的。可近些年来,很多乡村学校和村里似乎没有多少联系,村民更是很少到学校去。学校和村民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教师与村民的感情越来越淡。
何以如此?我琢磨,主要原因与“三高”有关。其一,村民文化程度提高了。昔日乡村教师,除了教孩子,还要教大人——扫除青壮年文盲;除了教书,还要“写书”——帮助村民写家书。另外,教师还要时常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此这般,与村民的联系自然就多了,地位自然就高了。随着“普九”的持续推进,现今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生家家有,大学生村村有,乡村教师就显得黯然失色。
其二,村民经济收入提高了。过去农民守着黄土地、过着苦日子,起早摸黑、风里雨里,一年下来,不少家庭分红不到几块钱。而教师拿固定工资,数额虽然不大,却足以让农民刮目相看。而今,一些头脑灵光的农民,外出打工也好,在家种养也罢,收入大多比教师高,于是乎,有些昔日的学生,不仅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反而在老师面前摆阔摆谱。
其三,村民自我追求更高了。过去农民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以为自己“命”该如此,便也别无他求了。现今,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外界沟通交流。眼界开阔了,追求也高了——不单自己进城务工,有的还把孩子带进城里读书。留在村里的,大多是妇女、老人和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感情联络,自然就少了。
可见,要想改变乡村教师受“冷落”的现状,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拿出实招,除对乡村教师多一些关心、关爱,还要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让他们过上体面而尊严的生活;另一方面,乡村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热心教学、热情服务——在搞好本职的同时,多学习、多掌握一些科学种养、网络操作、养身保健等村民热切需要的知识,积极主动走出校门,隔三差五深入农家,搞家访、做宣传、送服务。倘能这样,村民就会变“冷落”为“热情”,乡村教师才会变“冷遇”为“热门”!
来源:福州日报 2014-09-14 18: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