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肥而不腻的时代 ——读散文集《肥肉》
作者:陈怀瑜 (字数:800字作文)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往往难以分列不同,却常常是并行一体。
对于当下,需要在时光中回味,方能深刻铭记;之于过去,则要时时记忆,才能痛定思痛。上世纪那段时光,既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最好时代,同时也是望一口“肥肉”而解馋的最“坏”时代。当时光荏苒而过,几乎一代人对其都有“肥而不腻”的记忆时,它就会变成一段民族抹不去的历史。其煎熬着的,不仅有难得的油水,更有难咽的泪水——如今早成“视肉而腻”的年代,我们虽不必吃饱了骂娘,却不能扔筷子时,忘了当年碗空四望眼放绿的时光。
那个时代的过来者,不必都如文艺中人,会用文字描述一块肥肉曾经之于他们的无限“美好”和意义——饥饿中向往或偶得的“美好”,其实,就是残酷的悲酸。因为没有,所以难得;因为难得,所以深刻;因为深刻,所以难忘;因为难忘,所以记下;因为记下,才有文字;因为文字,才有历史;因为历史,才不遗忘——因此,才有了这本散文集:《肥肉》。
现在,谁还天天梦想一块肥肉?在这样一本名为《肥肉》的书里,恰巧共有108位作者,年龄跨度从8岁到88岁。这不是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悲欢年代,但仍有人深刻记忆起那块“肥肉”来,记起那种曾经“肥而不腻”的时代的感受和错觉。理想之所以肥肉般丰满,缘于现实饥饿得让人身心骨感。
在有人选择性忘记肥肉之“美好”、有人远离肥肉、追求骨感身材的新时代,有人从当年的肥肉中榨出一汪汪油花来,再与今人对肥肉完全不同的记忆对比中,将历史上那段“肥而不腻”的时代,定格于一本封面装帧成肥肉样的书中——其实,它绝非仅止于一本行为艺术封面的小书,它已煎熬出国族容易遗忘的断代史。望上去,它是那么的肥而不腻,不是亲历者,若不读下去,你不会知道它所煎熬的,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良知。
这本书明示,版税全部捐予贫穷地区的孩子,以增补其营养——原来,以为已成历史过往的贫穷饥饿感觉,今天,仍是一些人的真实生活经历。那么,这块《肥肉》,以及它所附着的肥而不腻的时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忘记呢?
来源:福州日报 2014-02-21 18: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