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朵木棉花
作者:危砖黄 (字数:1100字作文)
3月的一天,匆匆地走在街边。突然,身旁传来“啪哒”的一声,一朵木棉花坠落在地面。抬头一看,满树盛开的木棉花,就像是擎在空中的一团火焰。一瞬间,思绪仿佛一下被这木棉花撞开了——一位女革命者,带着她的故事,微笑着来到我的面前。
她名叫谢怀丹,木棉花是她最喜爱的花。
谢怀丹原名裘东莞,1908年出生,山东济南人。1925年,她才十几岁,还是一名中学生,就加入了共青团,积极投身于“五卅”革命风暴,并接触到当地 * 主义运动的领导人关向应,从此无怨无悔地跟着党走。
1926年,她中学一毕业,就被党组织安排到上海闸北开展工作。同年冬,党组织又送她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她的学生证号码是446,俄文名字是安娜·帕乌诺维娜·拉姬昂诺娃。在中大学习期间,她见过斯大林,聆听过列宁夫人的演讲,也听过宋庆龄的演讲。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结束后(1930年),谢怀丹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回国后,她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先后两次入狱。第一次是1930年,在上海做工人工作时被警察抓走,并被送进苏州高等法院女监,后来由于法院审不出个所以然来,就释放了。第二次是1933年,在印尼,她在华侨中发展党组织,宣传革命,遭到荷兰殖民当局的逮捕。在狱中她仍然从事复杂的斗争,直到第二年,在押往香港的时候才寻到机会脱险。
地下斗争,狱中生活,今天看多了电视剧的年轻人可能只是感到好奇和神秘,可对于当事者来说,更多的体会恐怕是艰苦卓绝的严峻考验。
1934年以后,谢怀丹就长期在福建工作。先是在泉州做农村工作,后到厦门搞抗日救亡运动。抗战爆发,厦门沦陷,谢怀丹联合抗日骨干发起成立“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并担任副团长,战斗在福建各地。就是在这段时间,她结识了新闻记者赵家欣,并结为夫妻,相同的革命志趣和道路使他们相守终生。1938年,“厦青团”被 * 当局解散,谢怀丹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赵家欣带着她辗转建瓯、上饶,并于1942年落脚战时福建省会永安,直到抗战胜利。在永安的那些年,谢怀丹从事报纸编辑工作,还协助著名记者、时评家杨潮(羊枣)编辑《国际时事研究》。
抗战胜利后,谢怀丹赵家欣夫妇一直工作、生活在福州。新中国建立后,谢怀丹担任福建省妇联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常委,1986年离休,1992年病逝。数十年来,她的党组织关系时断时续,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她的党组织关系才真正得以恢复。她说这是她“莫大的幸福”,她始终在默默地忠诚于党的事业。
她曾经在《木棉花又开了》一文中写道:“我所以爱木棉花,不光是它那耀眼的艳丽,更爱它发自内在的火,染红了花朵,染红了一片空间。……它给人美的享受,给人朝气的感染,它使你萌发一种愿望,要发挥内在的火,像木棉花一样,把美好奉献,把爱洒向人间。”
站在木棉树下,浮想联翩。这朵坠落在地面的木棉花,莫非就是谢怀丹的化身?
来源:福州日报 2012-07-18 1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