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被人戏谑
作者:艾兴君 来源:福州日报 2017-11-27 09:31:23(字数:1800字)
张之洞自视甚高,担任地方督抚数十年,实行过不少新政,是著名的封疆大吏。他被清廷视为重臣能吏,颇受宠信,博得人们很多赞扬,但也多次被人戏谑嘲讽。
光绪十年(1884年),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消息传来,两广舆论表示欢迎。可是他下车伊始,首先实行开放赌禁,办事也极为铺张浪费。如建筑广雅书院,这本是一件好事,却花费银数十万两之多。所以,到广东不满一年,即怨声载道。有人甚至作歌谣来反对他,想赶他走。歌词曰:“闻公之名,惊天动地。望公之来,欢天喜地。见公之事,乌天黑地。愿公之去,谢天谢地。”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原两江总督刘坤一调往北方指挥对日作战。张之洞由湖广总督调往南京署理两江总督,在任一年多时间,朝令夕改,引起窃窃私议,酝酿着对他的不满。
有一天僚属们聚在一起,谈到对他的看法,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一个掌管文教的官员语出惊人地说:“诸位不必多费口舌,以我看来,张公简直是一部习气大全。”大家弄不清他所说的具体内容,请他加以具体说明。他一板一眼地解释说:“社会上的所谓书生习气,名士习气,纨绔习气,官场习气,滑头习气,以及近世的新界习气,张公兼而有之,一应俱全,难道还不能说他是习气大全吗?”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攻占北京。两广总督李鸿章奉旨北上议和,接受了八国联军所提出的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张之洞认为议和条款过于苛刻,对李鸿章有所指责。李认为他不识时务,是书生意气,便对人说:“香涛做官数十年,犹是书生之见也。”
张得知后很不以为然,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少荃议和两三次,遂以前辈自居乎?”加以反驳。香涛是张之洞的字,少荃是李鸿章的字。李比张大14岁,确有以前辈自居教训人的味道,张表示不服。两个人所说的话,恰巧成了一副绝妙的对子。
张之洞先后担任湖广总督18年,官场对他也颇有微词,有人送给他16个大字:“号令不时,起居无节,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后来传到张的耳朵里,他很不服气,对人申辩说:“外间说我号令不时,起居无节,这种事或许有之。说我面目可憎,我自己也不知道,至于我的语言无味,只是他们不曾和我谈过话而已。”
张的辩解有一定道理,然而他在湖北的口碑确实并不佳。他以好士著称,尽力收罗人才,曾对朋友说:“凡有名士来见,我都倒屣相迎,不知道外间对这件事议论如何?”朋友答道:“外间盛唱《烛影摇红》之词。”张莫名惊诧问为什么,朋友给他朗诵了《烛影摇红》最后一句是:“几回见了,见了还休,争如不见。”意思是说见了不如不见,两个人便相互大笑起来。
张之洞不大容易接受别人意见,有人对他不满,便偷偷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府门口贴了如下对联予以讽刺。联曰:“之字路,偏要你走;洞中怪,且奈我何?”把张之洞的名嵌入联中,并骂他是“洞中怪”。张得知后大怒,急忙命人把它撕掉。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之洞奉召进京升任军机大臣,将要离开湖北时,众僚属在黄鹤楼设公宴为他饯行。梁鼎芬是他最器重和一手提拔的官员,为感知遇之恩,单独设宴于伯牙台与他话别。这两个宴席在同一时间,张分身乏术,只能去参加一个。他和梁鼎芬商议应参加哪个宴会,梁说:“黄鹤楼万不可去,崔浩诗云:黄鹤一去不复返,他们是咒骂大帅不能回任。”
梁这个说法牵强附会,黄鹤楼面临长江,是一个风景极幽雅的名胜古迹,古往今来多少官员、文人雅士,在此设宴待客,都无人如此忌讳。梁完全歪曲了众僚属的一片好意,但却触动了张的心病,他听了梁的话爽然若失,便不去黄鹤楼,而去伯牙台赴梁的宴。
湖北军政界为了表示对张之洞的怀念,特地在武昌的黄鹤矶上为他建造了一座楼,原拟叫“风度楼”,表彰他的风度。后征询张的意见,他建议叫“奥略楼”,取晋代刘宏传“恢宏奥略,镇绥南海”之意。楼上前面有一座极大的钟,在很远的地方即可以看到,可惜钟的指针不能动,不能起到报时的作用。有人乘船航行在长江中,远望这座钟,说俏皮话道:“张之洞以喜欢举办新政著称于时,然而所实行的新政,大都虚有其表,和这座钟一样,并无实用。”
张之洞当了军机大臣以后,心情舒畅,颇为得意,为了表示自己忠于朝廷,廉洁无私,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相府大门上。联曰:“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有一天,他散朝回府,看到对联旁边有两行小字,近前仔细观看,原来写的是:
“优游武汉青春贱;冠盖京华白眼多。”也是一副七言对,是对他所写对联的反驳,也是对他一生政绩的否定和讥讽。他看后气得差点背过气去,立即命人把对联毁了。


作者相关文章: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据书载, * 秘书田家英一生实践着“向上应无快活人”的箴言,为工作呕心沥血、竭尽心智。“向上应无快活人”,姑且不论其中寓含着的深刻人生态度,
- 家人生病住院,每天都要来回跑医院,为病人送饭。在家里做好了饭菜,用保温罐盛好直奔医院。医院离家近的话,还好办,如果比较远,等匆匆忙忙赶到
- 婚前,吴旻是一家公司的会计,下班后总喜欢看书学习,生活得非常充实。可不知咋回事,婚后吴旻就变懒了,不仅不想学习了,还想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
- 第一次去看海是20年前。那一年,我一个人拖着简单的行李,拖着一条残腿,从湖北到福州。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适应,思乡
- 岳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恬静的微笑——似乎总是充满慈祥而且温婉,自信又不失谦和。她年轻的时候,在我们老家的“供销社”里上班。那
- 陈晓珊/图从1970年至1977年,福州市区中学将学农基地建立在北峰山区,先后有24所中学共165000 * 流到北峰分校学习锻炼。
- 三坊七巷是闽都文化精华的载体,是闽都文化精气神的孕育之地。三坊七巷的艺文诗词,充分展示了以三坊七巷人为代表的我国名士英杰的高
- 狮子峰位于沙县三姑村,海拔高度1008米。这样算来,并不算太高。但是,当你站在三姑村,就会看到巨型的狮子!会被狮子高扬的头颅的气势所
- 八月的太阳刚一出来,便如同要喷火一样,炙烤着大街上的如织人流。循着一串富有节奏的“踏踏踏”声张望,一辆马车像是穿越了时空,迎面行驶在柏油路上
- ★甘洁如 初冬的福州,满街仍是熙熙攘攘的红男绿女,涌动着俗世的欢乐。和儿子悠悠闲逛,不经意地在一条巷子前顿足,却见巷口是璀璨的花团锦簇。
- 杨青辞,女,号迟迟山房陕西安康人氏,现居东莞师从方严、杨近白先生研习中国传统绘画主攻山水,尤擅青绿,亦工白描人物主要代表作:乔木竟秀图、云山
- 外婆进城。因为,在省城工作的小舅夫妻生了个大胖小子,作为奶奶的她在古稀之年能抱上梦寐以求的小孙孙,能不去帮忙吗? 外婆每天
- 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选择,如爱情、事业、生死……有选择就有得失、喜忧、对错;有选择就有无奈、犹豫、冲动;就有谨慎、自信、坦然、无悔……然而
- 这几日,一直在读《开明国文读本》初级,这套书是1932年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手写文字并绘插图的。即便是不看内容,光凭这两位的名气,这套书
- 自从2011年萧红诞辰百年开始,这位民国时代的传奇女作家就渐渐成为了文化市场热追的对象,关于萧红的书籍、影视作品等层出不穷。今年是萧红逝世7
- 同我谈了两年恋爱的女友,突然提出和我分手,那是出自一场误会。等我冷静下来想找机会解释时,女友已成了别人
- 先哲有句名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祖辈们历经千辛万苦披荆斩棘艰苦创业,所做出的拼搏努力,所付出的辛勤汗水,除了解决自己及家庭的温饱问题,还有
- 黄金周想零距离接触“原始家园”的那棵洪洞大槐树,可是,靡靡的秋雨和拥挤的人流却把我们驱赶到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下。如盖的梧桐像一把站立在黄土地上
- 熬了七年,终于要搬出这个小蜗居了,我对老妈嚷嚷着:“咱换了新家,这些古董家当就得该换的换,该扔的扔。”今天,趁着老妈不在家,我抓紧时间在
- 2017年12月9日,“耕于岩石之下——大鉴堂画会三周年展”在广州越秀文化中心隆重开幕,这是著名画家杨近白先生创建的大鉴堂画会成立三周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