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巷 古今弦歌盛
作者:齐上志 来源:福州日报 2017-09-18 15:26:27(字数:2400字)
石井巷是福州市中心东街南侧的一条小巷,古称清泰坊,因北宋时开了一口大石井而得名。宋庆历年间(1042~1048)福建提刑苏舜元为解决城市人口增加用水紧张的状况,从鼓楼前到安泰桥的南街(今817北路)两侧坊巷开凿12口公用水井,其中一口就在闽县的清泰坊,据传此井较大,井水清澈甘冽,大旱不枯,冬暖夏凉,是这一带平民百姓用水的主要来源。30多年前因拓宽巷道才被填平,留下巷名的记忆。
石井巷长150米,宽4米,石板路东西走向,西连花巷,交接处为十字路口,北为厂巷,可通东街,南为锦巷,可通织缎巷。石井巷位处城区中心的嵩山西麓,嵩山是于山支脉,又称丁戊山,属三山藏之一,因处城中心亦别称中山。
明代末年,石井巷有黄晋良居士住宅“井上草堂”,黄晋良,字郎伯,崇祯年间诸生,明亡后不仕,隐居于此,悉心著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1年)曾在巷内设嵩山书院。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1753——1825)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退隐三山,以硕儒名医誉满杏林学界,择石井巷“井上草堂”讲学授徒。
石井巷东头北侧,是创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的两广会馆,坐北朝南。南正门大墙由雕琢精细的青石筑成,上方正中大石匾上镌刻楷书“岭云在望”四个大字,一腔思乡情怀。左右青石拱形边门框皆十分精致壮观。边门上石匾额各为书卷形图案上的隶书“履仁”、“蹈义”。虽然以上精美的书法石刻及青石门墙因历史沧桑,成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大花脸”,但仍不失中华传统建筑和书法的韵味美感。只要稍加以剔除清洗,蒙尘美玉即可完璧如初,主事者举手之劳平添榕城美景,何乐不为?
会馆面积约有2000多平方米,现为两座5层的单元楼。旧会馆幸存的原建筑除上述石井巷北侧青石门墙外,还有一亭一后殿,会馆后面的一座岭南风格的看似库房的传统建筑,红墙琉璃绿瓦,马鞍型风火墙,墙头狮子灰塑,飞檐叠层斗拱,绿琉璃大窗格,古雅大气;会馆东侧中部保存完好的大亭子为单檐歇山顶,红墙绿琉璃瓦,梁椽雀替雕刻精美,天花板彩绘天女散花图。亭为正方形,边长约8米,应属拜亭之类,方形木柱,青石柱础。亭南檐下还有一条宽约1.5米的复龟亭走廊。亭内南侧上方悬挂一块长2米多、宽1米多的大匾,米黄色底,蓝色楷书“桑梓必恭”四个大字。上款为并排两行:“道光元年仲秋,光绪五年仲冬重刊”;下款为:“抚闽使者连平颜检书”。颜检是广东省连平县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至道光二年(1822)任福建巡抚,福州清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凤池书院就在对面东街之隔的三牧坊,始创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初名圣功书院,道光元年由盐法道吴荣光扩建,巡抚颜检鼎力襄助并以三牧坊凤池浦是福州第一位状元、宋代宰相许将住过的地方,提议将其改名为凤池书院。
会馆西侧是清代著名藏书家林寿图的故居。林寿图(1809—1885),原名英奇,字恭三,号黄鹄山人。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山西、陕西布政使,曾主讲钟山书院,为官40年,勤政廉明,政绩卓著。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海战,遭全军覆没惨败,福建告急。朝廷命寿图回闽省会办团炼修炮台工事,以巩固海防,寿图无不殚精竭虑,晚年为首任致用书院山长,继任鳌峰书院山长。他学问渊博,能诗善文,工书法,尤精楷书,家藏图书万卷,多善本秘籍。当他年老辞职,定居石井巷时,自撰花厅楹联曰:“抽簪已归,书高于屋;键户不出,车盈其门”。藏书家“冠悔堂”主扬雪沧赠联曰:“编诗甲乙集;买宅丁戊山”。
石井巷还有不少著名的民间私塾先生为普及启蒙教育,诲人不倦,终生不渝。如福州清末秀才 * 钦,精通古文,善制艺,平生以教书授徒为业。他设塾馆于城内石井巷邱氏祠堂,因教学有力名闻一时,郊县学子纷纷慕名求教,因此还在祠堂内备有宿舍,以供各县学子负笈求学之便。朱从教三十年,授徒数百人,人称“石井巷朱先生”,里弄妇孺皆知。他的高足刘德禧传承先生学问教法,博学善文,南台巨贾富商争相聘其为西席家塾,以授业子弟,对提高福州商业文化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民国初期,井上草堂、邱氏宗祠等均已并入石井小学(现为鼓楼区第二中心小学)。石井巷经多次拓宽后,巷道平坦宽敞,可供汽车通行。巷内还有南营幼儿园,新时期新兴的行业也在这里应运而生。中心小学周边坊巷办起众多小学生托管机构服务站,聘请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督课辅导孩子做作业,既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又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于是巷南巷北书声朗朗,传承此地数百年的文教渊源。
石井巷还是新式教育的滥觞地,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在巷西头,创办开智学会,提倡新学,传播革新思想。
从前石井巷和邻近的花巷、孝义巷、南营巷一样都很窄小破旧,石板路面凹凸不平。改革开放后,这里建起了安福、碧玉、竹林境新村,宽敞明亮,电讯大厦、武夷中心、大洋百货凌空崛起,人流车流骤增,当年僻静的小巷一天比一天繁忙热闹起来。
2010年,鼓二小扩建2座5层教学楼,改善了教学条件,空地遍植花草树木,优化校容校貌。学校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开设围棋、书法兴趣小组,在隔空层设置高档棋坪、文房四宝,墙上名家书法、古典诗词名句琳琅满目,还将扩建时出土的林寿图藏书楼石匾“欧斋”修复后也被镶嵌在墙上,附上说明文字,珍惜和发扬了乡土文化文物。学校新编好的校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9个字,以每字1米见方的隶书从上到下排满了整座楼墙,醒目美观,寓意深厚。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单元质量检测的试卷发下来了,康康看着成绩一栏打着鲜红的“良”,觉得格外刺眼。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几次考试都没考好?康康一边看着试卷,一边努力寻
- ★福州第二十二中学姜华英(老师) 这一堂课,学的是老舍的《我的母亲》。上课前,我要求他们讲讲十几年来,母亲最让他们感动或难忘的事。
- 偶然看到舒婷的一篇散文,里面有一句话:“中国女人对娘家的心理依赖,深入骨髓,不可救药。”“娘家”两个字,蓦地拨动了心弦。瞬间觉得自己仿佛一个
- 儿子和老公向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前几天尝试让儿子做饭,结果米没加水、鸡蛋煎如炭状、蔬菜煮得发黄没法入口……我开始检讨自己是否
- 草木有心,我一直相信。《项脊轩志》里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语令人良久思忖。我住的这一片小区,除了开盘
- 他是一位司机,下岗以后,帮一个朋友开大车。昨夜,他一如既往地转动方向盘,在寂静的公路上奔驰。他有些发困,然而想起太阳出来之后就是他和妻子
- 家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是晚辈们的莫大福分。我的祖母黄外池离世53个年头了,她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外池是她出生地的地名。祖母虽然没
- 十年聚会,见了蓝蓝,寒暄过后,蓝蓝轻佻地用肩扛了一下我的肩头:“咋样,找到的可是那个温暖的人?”“温暖的人”,听到这四个字,我先是一愣,然后
- 电影是一个梦。 漆黑的影院、灰白的光束为人们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的梦,让人们尽情地喜怒哀乐。光一收,灯一亮,恩怨情仇烟消云散,
- 结婚后,我们和婆婆住在一起。一开始,我认为,婆媳相处,贵在真诚。所以,无论大事小事,都一股脑儿地说给婆婆听。结果我发现,其实效果并不好。
- 几只鸡在老屋前的泥地上,不慌不忙地踱着步。窗外,没有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在地上形成斑斑驳驳的黑白剪影。小脚的奶奶踉踉跄跄地端
- 散步作为舒适的锻炼活动,已经在众多人群形成习惯。有些喜欢在空旷的街道散步(人们叫它逛街)、有些喜欢在闹市遛圈(人们叫做赶场)、有些喜欢在平直
- 那个初秋。午后。在厦门一家酒店的会议大厅里,一个高高大大的男人向她走来,而实际上他只是在异国的视频连线里,由大学同学端着手提电脑,将视频里的
-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第一道关口,因为它依山傍海,故称山海关。今年暑假,我和奶奶去那玩儿。我和奶奶去找姑奶,找完姑奶然后去天
- 浓雾刚刚散去,清晨已经醒来,远处的山峰,近处的田野,渐次露出真容。行走在小道,宽广和静谧纷至沓来。时光恰好,太阳从山后爬升,细密的汗
- 夏读书,兴味长。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一直喜欢夏日这样的一种读书境界:于树荫之下一手执书,一手摇扇,半躺于摇椅之上,时
- 又是中秋。母亲,我想你!站在季节深处,感受高悬的阳光,我痴痴的眼眸,穿透如织岁月,默默走在回家的路上。冥冥之中,我看见辛勤的父老乡亲
- 《乡关何处》我读了好几遍,每一次翻阅,都潸然泪下。这本书是作家野夫的散文集,由11篇散文合编而成,描写的都是作者本人及亲人的生平遭遇、苦难人
- 抵达威海已是傍晚。夕光映照下的海滨尤为美丽。渐渐靠岸的船舶,安静地驶入港湾。猩红色的波光,与各种色泽的船体相映生辉。行道树黑松,郁郁葱葱,宛
- 公元652年(唐永徽三年),为了保存不远万里从西域带回的经书和佛像,高僧玄奘在长安大慈恩寺内建造了大雁塔;公元2014年,为了追寻一代高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