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大全
您的位置:>> 作文大全>> 散文>> 东桥看杜鹃作文

东桥看杜鹃

作者:翁振华 来源:福州日报 2012-06-04 12:23:01(字数:1100字)

这些年,人们蓦然发现,东桥杜鹃太美了。于是,一到暮春初夏,看花的人便结伴出行,直奔东桥。

一到东桥,一片动人心魄的红色即扑入眼帘。杜鹃花满山遍野地绽放,一团团,一簇簇,开得热烈绚丽,如火如荼。花虽然不大,但成堆抱团,密密匝匝,争相怒放,演绎出花的王国中最为动人的一幕。无怪乎,杜鹃花被人们冠以“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称。

这里的杜鹃是我们南方常见的一个品种,叫映山红,适宜生长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地方,灌木丛生,高几十厘米到一米多。叶互生,花小约两三厘米长,呈喇叭状,红色,可食。儿时常采花去蕊生吃,味酸甜。后翻看资料知,杜鹃花性甘、平、清香,在医学上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长期饮用有美白和祛斑之功效。但白色与黄色的杜鹃花含毒性,不能随便食用。在云南香格里拉游属都湖、碧塔海时,见水边长着很多杜鹃,导游介绍说,花开季节,湖中常可见到翻白肚的鱼类,它们多是吃了杜鹃花而暂时“醉死”的。

关于杜鹃花的传说,版本较多。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古代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盛,人们丰衣足食后慢慢地懒惰起来,醉生梦死,嫖赌逍遥,把播种的时间都忘记了。蜀国的皇帝杜宇,是一个非常负责而且勤勉的君王,很爱他的百姓。为了不误农时,每到春播时节,他就四处奔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把握春光。可是,如此一来,反而使人们养成了习惯,杜宇不来就不播种了。终于,杜宇积劳成疾,告别了他的百姓,可是他对百姓还是难以忘怀,于是化为一只小鸟,每到春天,就四处飞翔,发出声声的啼叫“快快布谷,快快布谷”,直叫得嘴里流出鲜血。鲜红的血滴洒落得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丽鲜花

杜宇变杜鹃,这个凄美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对农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让杜鹃成为悲情的象征。千百年来,文人骚客都在诗文中将杜鹃作为寄情的载体,传递他们的悲凉思绪与情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寄托了思友和感别的意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于《琵琶行》表达的则是贬谪的凄苦与怀才不遇的感伤;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抒写着对亡妻的深情悼念……

尽管杜鹃花在传说中含有悲情的一面,成为诗人抒发个人情感的载体,但杜鹃花那种奔放与耀眼的火红,总给人吉祥、喜气、热烈与激情的印象,因此,杜鹃花被象征为革命。在影片《闪闪的红星》中,一段插曲《映山红》,深受大家喜爱,唱遍全国。“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那深情的歌声,男女老少,耳熟能详。

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除必要的劳作外,多了休闲的余暇,于是便有了赏花的兴致,有了出行的欲念,有了游玩的企盼,来东桥看花的人也多了。但愿东桥看花的人一年更比一年多!

标签:翁振华,东桥,1100字作文
0
反馈

作者相关文章: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您,像一座大山,深沉而又灵动;您,像一屡阳光,温暖而又耐人深思;您,更像一位慈爱的智者,引领我们叩响四季。 春天来了,您用充满温情的双手
  •     小时候,家,居住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村庄窝在一条山沟里,沟东
  • 那一年,也是春天,从北方到南方。临别时,她眼中充盈着泪水,而我则不以为然。不就是短暂的分别吗?挺一挺也就过去了。拉着行李,登机的那一刻,
  • 路过果园,看到树上的苹果已摘过,留下的只有满树的黄叶,在秋天的阳光下跳动。我想走进去亲手摘个苹果,那满地的荒草告诉我,我来晚了,错过了采摘的
  • QQ邮箱新添了项“漂流瓶”的功能,初时我觉得好奇,曾把漂来的瓶子一一看过,后来就关闭了。直到有天寂寞来袭,想找人聊天又没有共同语言,才把
  • 偶感诗漫漫春雨细数愁 把酒无言志难酬, 不如携得闲云去, 一似清风傲九洲。 
  • 一轮透亮,或弯曲纤细,或圆润饱满,从山尖下边悄悄露头,优雅滑行,总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陪伴了山村的整个月夜。看月亮,一定要到山
  •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泰山社区锦标园小区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岗女工,多少年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生病婆婆,她用执着与坚
  • 金秋,应老朋友邀请到平和县一游。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就诞生在这里,所以,我们一定要去参观林语堂故居和文学馆。清晨,我们从平和县城出
  • 龙年春晚,已然落幕,但是那些令人捧腹、值得回味的经典台词,悄然“流行”,“飞”入寻常百姓口。要好的哥们来我家玩,开门的当儿,我正挥舞笤帚
  • 曾经有人问我:一个女人的青春有多长?我思忖半天,答不上来。一个女人的青春究竟有多长呢?是十年、二十年,还是更长的一段时间?真的很难界定。时光
  • 路口,长着几棵大杨树,风吹过叶子哗哗啦啦,阳光从树叶缝隙探下,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光晕。地上摊着一些修车工具,一个老人正满头大汗地卸着一辆自
  • 有人养猫养狗,有人养鸡养鸭,可你听说过有人养老鼠吗?是呀,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么不受欢迎的东西,又有谁会去养它呢?可不,我们家就养了一只老鼠
  • ——读国画注解版《朱子家训》感言因多年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我对朱子文化的扬弃及其在化民成俗方面的作用尤为关注。
  • 淹子岭小学的唯一的老师偷偷跑回了县城,再也不回来了,县里答应三个月后再分配一个师范生,村长无奈找来了老梗叔。老梗叔在村小学当了四十多
  • 孩子们的山路来宁夏支教已经一个多月了,今天正值周末,孩子们约我到他们家走走,我也早有此打算,于是我们便一同上路了。我们沿着青黑的柏油路行
  • 暑假即将来临,在孩子的年级QQ群上,一个家长问我:“你儿子暑假要不要报名参加培训班,提前学习下学期的课?”我给了否定回答。这位热心的家长立即
  • 爸打来电话时,我正忙着,没接着。临下班时,手机上又有未接来电,还是爸打来的。我不是很在意。我知道爸没别的,就是问我啥时回。下班后,回到冰
  • 传统中国重家风。家风林林总总,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   那日,回到乡下,探看生病的父亲时,我怔住了。这是他么?眼前枯瘦如深秋风干的丝瓜络般的耄耋之人,竟是我那个总是一卷在手、温厚清俊的父亲
手机版 作文大全 问答乎 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