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垛古城墙前的沉思

作者:杨铣  (字数:900字作文)


在乌塔东南向近两百米,今开辟为冠亚广场入口处,有一垛古城墙,它长不过十五六米,宽约6米,高不出4米。这断残垣,原本淹没在棚屋群中,前几年在旧城改造时被发现,现重新展露于蓝天之下,让我们有幸目睹几百年前古人的杰作。

这垛古城墙是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梁“夹城(宁越门)”、宋“外城”的旧基上重建城墙时留存的残垣。现在看到的残垣,双层,底座宽,上部小些。据载,当时主持修建这城墙的是驸马都尉王恭。

王恭修建后的城墙,北跨越王山,南绕乌石山、于山(山南麓现尚存一堵残墙),被称作“府城”,也就是后人及今人所说的“南门”。清代,福州城廓还无甚多大变迁。辛亥革命后,为便利交通,拓展道路,才陆续拆毁了城墙。

现在留下来的这段短短的残垣,是难得而珍贵的。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砌墙的石头不只一种,还有鹅卵石。石头中有淡红的,有白的,以白居多。淡红的是红岗岩,福州附近山上有此石。白者,号“白丽石”,城区近郊不产此石,可能采于他县。每一块石头,平实无华,都透露出岁月的沧桑。眼前的残垣,至今仍显得坚固、牢实。从中还可隐约窥见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工艺。在水泥出现以前,他们发明出建筑用的黏剂材料,即用糯米、石灰、沙土搅拌制成,民间称“三合土”(民间有钱人筑墓,也多用此物)。在残垣的砖石之间,这黏合剂还依稀可见。基座,是用整块的条石叠就,基础十分扎实。条石上铺上稳固的三角石,然后逐级垒砌。城墙弯角处采取大石条相互卯榫的做法,越显稳当。

筑城的过程漫长而艰苦。工匠们在烈日曝晒和寒风的裹挟中,春去秋来,年复一日地辛劳着。这些工匠究竟何名何姓哪里人?无从知晓。在墙砖上有时还可看到烧砖人在砖头上刻着的某年代、某地、某某人氏等字样。我们极力探寻,总想在残垣里获取某些久远的信息,或指印,或做工遗下的痕迹、什物。然而,踪迹难觅。不过,身临其境,似乎还能感觉到每一块砖石留有工匠们的手温。

这一垛不起眼的残垣蛰伏在闹市中,每日里,熙熙攘攘的行人从它身边走过,它是否曾引起过你的一瞥?你是否曾在它的面前停留下匆匆的脚步?我常常在它身边驻足,欣赏它身上散发出的历史的光芒。

来源:福州日报 2011-10-09 17:29:08
标签:乌塔,古城墙
0
反馈

猜你喜欢

  • 执着的力量

    2012-07-16 11:47:23
  • 一片叶子的精彩

    2017-11-27 09:22:45
  • 野有“芄兰”

    2015-10-19 10:34:46
  • 唐诗里的三只蝉

    2017-11-27 10:00:32
  • 多数人困于贪婪

    2014-08-11 13:13:10
  • 大隐隐于市——冶山游记

    2015-07-13 10:46:07
  • 我的王老师

    2014-08-23 18:51:37
  • 糍粑与邓肃

    2017-09-24 17:52:12
  • 海碗斗酒 ——青红酒琐忆之一

    2012-12-05 20:39:01
  • 茶·路

    2017-10-01 13:52:27
  • 童心不泯

    2011-08-26 19:51:33
  • 善,只需一个动作

    2013-07-29 09:24:05
  • 我眼里的虎尊拳

    2013-09-12 10:00:28
  • 怀念爱丽丝

    2017-09-25 19:30:28
  • 君子峰下秋阳暖

    2017-09-23 21:03:04
  • 车子掉价后

    2011-05-03 18:30:00
  • 家乡的文化年

    2013-02-11 10:10:17
  • 感人的一幕

    2010-12-03 16:47:00
  • 墙里花香

    2011-08-28 14:44:46
  • 听歌送牛奶

    2011-10-13 13:15:22
  • 相关文章

    一垛古城墙前的沉思作文 问答乎 作文大全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