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语言“活”过来
作者:郑凯璇 (字数:1200字作文)
“吃进去就是读书吸收的过程,指透过文字看到里面蕴含的知识。如果你有丰富的联想能力,文章情景会像活了一样在你脑海浮现。吐出来就是输出过程,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后应该要背一背,画一画,写一写。”老师解释后,发下一篇文章《统帅绕道》,让我们用3分钟阅读。
时间一到,老师就下达“枪支缴械”令,收回文章,当场默写。霎时,教室里喊“冤”声一片,大家纷纷抱怨老师不早透露口风,不然那3分钟里怎么着也得把文章多读上几遍。老师气定神闲地说了一句:“默写5分钟,计时开始。”同学们马上噤声,争分夺秒开始“工作”,全场只能听见“刷刷”的写字声与细微的呼吸声。再看看同学们,有的紧锁双眉,在冥思苦想当中艰难“创作”;有的左顾右盼,显然是想从周围同学那儿寻求一些“援助”;有的愁眉苦脸,双手抱胸,陷入了“坐禅”状态……看来“漫漫求索路”,大家都走得不太顺利。我呢?一开始还能凭着记忆,“依葫芦画瓢”写下一两句,接着就得经过一番“痛苦而深入地挖掘”,才能“吐”出一些“残羹冷炙”,很快,头脑便一片空白,完全“短路”了。再看看默写下来的文句,前言不搭后语,总结一下,那真是“惨不忍睹”。
终于又熬过两分钟,大家把默写交给老师。老师选了几篇较长和较短的“当庭”朗读。大家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一个个都用惊恐万状的眼神望着老师手中的文稿。我也早在心里把东方的佛祖、西方的上帝通通请来,共同保佑别抽中我的。“哈哈哈!”老师刚念了几句,同学们便笑得“人仰马翻”。原来大家的默写半斤八两,都是错误百出。读到陈久健的默写,虽然他默得也不完整,但条理清晰,意思与文章的内容八九不离十,赢得了同学们交口称赞。第一回的阅读总算结束,这经历还真是“险象环生”!
老师又发了一篇文章《煮蛋的学问》,让我们阅读两分钟,然后在纸上画一画文章内容的示意图。读完文章的同学再也不敢“轻敌大意”,个个都全力以赴认真作图。瞧,陈久健紧张得连耳朵都红了,林沁还发出唔噜唔噜的声音。文章交上去后,老师让我们根据留在手中的图纸,把文章复述一遍,还请了朱沁雨和罗龙泽上台pk。两位同学平分秋色,都叙述得比较清楚。哦,第二回的阅读“有惊无险”地结束了。
接着,老师让我们读的是一篇名为《奶奶的手》的文章,然后写下自己的心得。几分钟后,教室里又响起了“爬格子”的声音。是因为文章太感人了吧,大家都沉浸在感动之中,我身边的同学眼圈都红了。我写着写着,也觉得鼻子开始泛酸……这一次的阅读,真让我们“百感交集”!“死读书会变傻,要学会运用生动有趣的阅读方法让书上的语言活过来,这样不但读得多,还记得牢!”课堂结束了,老师的话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六年级 郑凯璇
点评:对读书现场点面结合式的翔实而生动的描述,活动过程惊诧心态的准确而幽默的形容,3个阶段读书情节详略的合理安排,都表现了小作者娴熟的驾驭语言的功力,坚实的写作基础。
□指导老师: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