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高士
作者:詹学齐 (字数:1500字作文)
我的祖先从哪里来?小时候,我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
父亲告诉我,尤溪双鲤村的詹氏来自漆树。我们家从漆树来到双鲤不过七八十年,那是爷爷辈为了生计到这里租地种田,解放后便留了下来。
漆树是个小村庄,距离双鲤仅十来里路,据说是因为山上遍长“漆树”而得名,后改称大建村。
第一次去漆树村是在我小时候,跟父亲为曾祖父捡骨骸。我们那一带有个风俗,老人去世土葬20年左右,便要开棺捡骨骸,另择一处风水好的地方重新入土。
那是中秋节之前的一天。一早,我们来到曾祖父的墓地。在一些庄严的仪式之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捡起骨骸,用纸擦净后放置于“黄金瓮”。那一刻,我幼小的心几乎屏住跳动,生怕惊动先人的安睡,那是他们灵魂的栖息地啊!
那么,漆树之前祖先又是来自哪里呢?老一辈人告诉我,那就是高士。
于是,我的想象长了翅膀,飞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那里的山上长满许多古老的大树,村庄里有很老的古厝,到处开满鲜花,弥漫着香气……
待我上了镇里的中学,终于有机会随同学去了一回高士村。那是四十九都一个边远的村庄,离新阳镇大约有十里的路程,与大田县毗邻。一路上,我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就像去追寻一个心中的答案。在那时的我看来,高士是一个很大的村庄了,地势要比我家乡平坦许多,高高低低的民居错落分布。流经村庄的那条河流,河面宽阔,波澜不惊,沙滩上布满白色鹅卵石。铁索桥连接起河流两岸,我们走在上面摇摇晃晃,脚下踩踏出咣咣的声响。河岸两边翠竹丛丛,水柳依依,虽是随意生长,却是大自然的精致布置,点缀得恰到好处,好似一幅构图完美的江南水乡风景画,把我们几个同学都看呆了。
这之后,我就很少去高士了。偶尔路过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心中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山长水远和温情脉脉。直到前几年的一个春节,心里忽然萌发一个念头,想去看看高士的祖祠。仿佛不去,心愿未了,眷恋未完。
那是大年初一,我们去的路上人来车往,地上满是爆竹的红纸屑,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詹氏祖祠“光裕堂”位于刘坂对岸石龟渡头下寮,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众人集资新修的,院门上挂着“詹荣纪念馆”匾额,大厅左悬“少司马第”匾,右挂“皇恩特宠”匾。我们来的时候,祖祠里已聚集不少人,香烟缭绕,爆竹不断。烟雾飘缈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一千多年前詹氏先祖夏侯公,由侯官石转村迁尤溪五十都万人庄(今新阳镇池田村),第二年再迁至高士村。自从高士开基以来,詹氏后裔已繁衍39房,人口近3万,近处衍播尤溪各地,远处分支大田、闽清等地。置身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我的心里不由地升起崇敬肃穆之情,这是一个血脉汇集、精神认同、增进感情的场所啊。每个人到了这里,好像找到自己的根,听到祖先的足音,一种抹不去的乡愁,渐近渐浓。
人类历史血脉绵延,生生不息。那么,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詹氏在高士之前又是如何传承的呢?
据史料记载,詹氏始祖可上溯至周代,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詹氏后裔多奉至弘公为始祖。后詹氏盛于河间,望出渤海。为避五胡之乱,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至弘公第四十二世孙静川公和他的三个儿子,由河南邓州随驾渡江南下,长子秉邦公便成为入闽始祖。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6年)夏侯公开基高士,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高士祖祠里的燕子,年复一年去了又归,赤目溪上的白鹭代代繁衍。詹氏先祖的前世今生脉络已渐渐清晰。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根在大地,魂在文化。自从詹氏开基高士以来,月光已经映照赤目溪水一千多年,这期间不知有多少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演绎!我们何必在乎先人来自何处,让我们的心灵和先祖来个千年之约吧,与历史对话,与未来沟通。
我们从哪里来?这本是一个生命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
在这里,只是一个追寻……(三明学院)詹学齐
来源:三明日报 2017-09-23 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