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带本书
作者:方叶 (字数:1400字作文)
人在旅途上,尤其是奔波在遥遥无期的他乡异地,寂寞总是难免的。为了排遣这种孤寂,有人踟蹰在人头攒动的商场夜市,有人出入于彩灯迷离的舞池酒吧,还有人干脆消磨在眼花缭乱的电视屏幕前。而那些多年养成读书癖好的读书人,却大异其趣,往往是悄悄打开鼓鼓囊囊的旅行包,掏出一本自己心爱的书刊,就着台灯游弋在文字迷宫中而陶然自乐,忘乎所以。
在我人生奔波的旅程中,难忘那次去到一个小山村的夜晚。那天,翻山越岭来到那个深藏在重峦叠嶂中的小山村时,天色已暮,三五幢木瓦屋依山临溪而筑,四周不是遮天蔽目的林莽,就是高耸入云的危崖峭壁。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遗世独立了,心空落落的。当晚,躺在霉味刺鼻的床铺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窗外的虫啾泉咽声声入耳。我品尝到了“愁人知夜长”的滋味,辗转反侧之中,想起挎包里携带的一本《中国历代诗歌名篇鉴赏》,兴从中来,立即翻身而起,点亮小小煤油灯,伴着窗前的幽鸣默默诵读开,不觉东方之既白。夹着书本,走出木屋,林野的风光恰似一幅画从眼前流过,心头荡起一种难以言状的欢悦。是的,是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是那些意境深远的诗句,伴我度过了一个孤寂难熬的深山之夜。而对书本,我心生感激。
也许,这种经历和体悟对于常出远门的读书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春秋大动荡时代的孔夫子,在他周游列国的途中,不是仍抱着沉甸甸的竹简,“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汉代会稽太守朱买臣,在他出仕前,经常靠砍柴为生。每日挑着柴担回来,他总是一边走路一边诵书,讴歌道中,念念有声,乐乎其中。纵观历史,哪一个稍有成就的人物不是沉溺于书籍,而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不可一日无此君”,出门带书,完全是出自读书人的需要。
不过,对读书人来说,出门该怎么带书有时确是颇费心思。也许,一般旅人随便带本花花绿绿杂志或武侠小说之类就行了,他们带书的目的纯粹为了消愁解闷。而读书人出门带书,除了精神慰藉之外,还想借旅途之中读点平日喜爱而又无法静心细读的经典、专著。甚至还想利用出差机会,边读书边做点心得笔记。因此,每次出远门总是挑来挑去,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下,结果小小旅行包让书刊填去一大半。记得那年初夏去登天下奇险的华山,仓促之中把一大摞的书也背上了。攀援千尺幢、苍龙岭、擦耳崖时,手抓冰冷的铁索,身上沉甸甸的行囊,差点出事。至此才体会到出门带书乐中也有累。从那以后,懂得出门带书精选的重要。地图旅游册之类大可不必,厚厚的专集暂时且放在书桌上,一般杂志也可割爱。看出门时间长短,携带一两本新到的选刊,或新购的选集,足够十天半月浏览或精读就行了。于是,诸如《随笔》《书摘》《读者》《散文选刊》就成了我出门随身携带的理想书刊。
出门带本书,其乐无穷。书本就是读书人的终生伴侣和精神食粮。陆游诗云:“人生有病有已时,独有书癖不可医。”其实书癖何需医?开卷有益,多读书,有知识智慧开启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了解事理,洞察人生,总比整天沉溺于麻将城,醉生梦死于歌场酒池好些吧?古人说读书可以“四当”:饥读之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人跋涉在万水千山,漂泊在茫茫旅途上,能有好书相依为命,应该说是一种幸福,一个明智之举。
来源:三明日报 2017-09-22 2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