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在堂的“何先生”
作者:杨晨诗 (字数:1200字作文)
宛在堂如美人,美得宁静,美得秀雅。她是西湖良景掬育出的大家闺秀,柔桡嬛嬛,妩媚姌袅。远望之,宛在水一方。近观,青草芊绵,文黁浩荡,逆时遐想,似可闻楼传晨读声。
我去时宛在堂暂未开放,只得在周遭彳亍,依稀还可嗅到氤氲着的书卷气。对宛在堂的历史了解不多,记得最清的当数1936年闽派著名诗人何振岱曾在此开堂办学,传道授业。当时何门麾下弟子无数,有爱国将军吴石、名扬八闽的十才女和著名画家陈子奋等。
谈及陈子奋,还有段值得说道的师生佳话。何振岱在西湖有两大好,一谓西湖鱼,二谓西湖梅。何振岱归闽后,失却直接经济来源,吃鱼成奢侈之事。陈子奋敬师,偷将自己所属的墨壶变卖,为恩师买鱼。此墨壶现几经转手,藏于福建省博物馆。
听罢,心绪有所触。我在感动于何振岱与弟子间的惓惓深情之余,也不禁思忖起当年在此办学的“何先生”。昔日,学堂常由年高德劭的“先生”所办,开门招徒,育德授文,传承有序。宛在堂里的“何先生”,也自有其千秋值得品味。
何振岱对弟子的教育如甘霖、和风,沐人于无声。古语中“儒”有“濡”之意,谓以自我的道德素质与文学涵养浸润众生。风雨不念酬谢,不择贫贱,润泽万物,潜移而默化。何振岱教学亦不分三六九等,一视同仁。教弟子时,更是倾囊相授,无所保留,其门下弟子无形中常可感师之德馨滂沛、文风浩荡。
如此耿直的教学之道正是何振岱性格的缩影。儒、道有言,师者可与天、地、君、亲并列,为师者必兼德顾才,其中又以德为先,才为后。何振岱开堂办学时,世人皆以入何门为幸,绝不仅因其名声斐然,更因其秉性狷介。何振岱从京归闽,不恋宦海,和光同尘,以育人为己任。何振岱时常勉励学生先器识而后文艺,不仅要潜心学问,更重要的是先学做人。何先生的高山景行如春风夏雨,始终浸润着弟子。故陈子奋愿为恩师沽墨壶买鱼。后又有其门下得意弟子吴石,为了解放事业而慷慨就义。
何振岱对学问的醉心也时刻感染着弟子,皓首穷经是其一生的写照,何门下弟子也随其性,大多潜心钻研学问,才华横溢。何振岱研学,注慎独、善思量、惜笔墨、重切磋。何振岱每下笔都极其讲究,在他看来,文字一旦成型就被灌入灵魂,不可亵渎。故他常命弟子将废弃的纸用火烧毁,不可随意丢弃,以示尊重。同时,何振岱常在宛在堂举办雅集,命俦啸侣。在雅集上让弟子注重互相交流,从善如流,宛在堂由此成了不少名片佳作的诞生地。
如此教书育人的“何先生”在我看来比昔日达官显贵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思想显然有着超前的价值,育人从古至今都是国之大计。从孔子收三千儒者到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时光证明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幼龄入学,得习德文,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相信强民,自可强国,这将是一个民族最大的张力。
今夕宛在堂虽历经岁月嬗变,却依旧姽婳如初,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何先生”的教育之功如同西湖的茂树荫蔚,膏泽后人,生生不息。
来源:福州日报 2015-05-24 1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