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剧文化了解:绍剧的角色行当

绍剧,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在绍剧中,其艺人的角色行当共13种,有“十三先生”之称,分为白脸、花脸、旦三堂。那么,其具体的角色行当划分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绍剧文化中去了解吧。

绍剧角色行当分为三档(艺人习称“三堂”):白脸堂,包括老生、老外、小生、副末(也称副老生);花脸堂,包括大花脸(也称净、大面)、二花脸(也称副净或二面)、小花脸(小丑)、四花脸;旦堂,包括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具武旦性质)、五旦(宫女旦兼男角)。

此十三行也称“十三先生”,分工细致,职责明确。至民国初年,白脸堂增加了帮小生、外末、六白脸;花脸堂增加了副大面、五花脸,合称“十八子弟”。各行角色均有各自的拿手戏。

1、生行

称为正生,扮演中、青年男子。外(老外),系“生外之生”,专扮演老年男子;末为“生之末”,扮演中、老年男子中的配角;小生原只扮演青年男子的配角,生行一般俊扮不涂花脸,故又称“白面堂”,但也有少数开花脸的戏。生行早期尚有小外、小末等角色,亦即后期绍剧中的“六白脸”。

清中叶以后,乱弹、皮簧勃兴,描写男女爱情婚姻的戏增多,小生由次要变为主要,正生成为老生的专称。自此,生行基本上形成小生、老生、老外、副末四行当的格局。

但仍无文武之分,要求演员文武不挡,做打皆精。清末叶以后,绍剧这一古老剧种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多演武戏,因而出现了“武生”一角,并雇用了一批翻筋斗配打的角色,称为“武手下”或“武行”。

2、花脸行

很早就形成大花脸(净)、二花脸(副)、三花脸(即小花脸,丑)、四花脸等四色花脸的格局。后期由于角色增多,增添“五花脸”。大花脸所扮演的角色较多,有忠有奸,有正有反,上至帝王权贵,下至乞儿龟奴,几乎无其不有。

若以其所抹花脸分之,计有红、黑、白、花四类:红脸多为英勇忠义之士,黑脸多为憨直刚毅之人,白脸多为奸刁卑俗之徒,花脸(杂色脸)多为凶残xie7恶之辈,二花脸介于净、丑之间,亦净亦丑,亦文亦武。

二花脸(副)擅饰憨厚蠢笨的角色,小花脸(丑),旧俗在戏班中地位最高,能代表老郎(戏神)在班中执法,待客、议事,乃至引路、开饭揭锅盖,均须小花脸领头。

其扮演的角色,忠奸善恶,男女老少,几乎无所不包,且文武不挡。小花脸亦兼演彩旦,如《碧桃花》中的牢婆,《牡丹记》中的皮氏等。四花脸,为花脸行的次要角色,如《水擒庞德》中,大花脸饰关羽,二花脸饰周仓,四花脸则饰庞德;《碧桃花》中小花脸饰牢婆,四花脸则饰配角牢头。

四花脸在较多戏中则扮演奴仆、家将、皂吏、报子之类。大花脸唱念均用大嗓,不仅要求洪亮,且应有翻滚之声,因声如滚雷隆隆和巨浪翻腾,称为“滚喉”,亦称“水底翻”。

小花脸用“堂喉”(真嗓),但说白常用“子喉”(假嗓)与“堂喉”结合,有时突然翻高八度,以增强风趣诙谐的效果。二花脸用嗓近于大花脸,四花脸则与小花脸接近。

3、旦行

早时只有旦(正旦)、贴(亦称作旦)、夫(老旦)和小旦四色,正旦与正生相配为男女主角;清中叶后,正旦的地位为花旦所代替,与小生相配,成为男女主角,正旦则成为专饰中年妇女的配角;后因武戏增多,又添“武小旦”一色。

清末以后,旦戏增加,各剧种又都增添了“三手旦”(或称“三梁旦”)一色;使旦行多至七个角色。花旦专演年青女子,唱做俱重,文武兼能。因其在许多戏中挑大梁;故亦称之为“大梁旦”、“当家旦”。

贴旦亦称作旦,亦扮演年轻女子,常为花旦之配角,故有人称之为“二梁旦”。但贴旦专工唱,花旦更重做,故贴旦仍有其所长和特色。如《西厢记》中花旦饰红娘,贴旦则饰崔莺莺;正旦主要演中年妇女,还常兼演次要小生;武小旦专演旦脚武打戏,如《打店》中的孙二娘,《白蛇传》中的小青等。

老旦专演老年妇人,由于演武戏时,老旦戏少,故老旦常兼其他次要角色,且与杂脚同为龙套的头和尾。三梁旦(三手旦)为旦脚中次而又次者,常演一些丫鬟、宫女等角色。

小旦因每戏结尾大团圆时,常头披红巾充新娘拜堂,故又称“拜堂旦”,多由学徒担任。

0
纠错

猜你喜欢

绍剧文化了解:绍剧的角色行当
问答乎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