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上的“错别字”
作者: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老师) 来源:福州日报 2011-10-18 12:41:31(字数:500字)
两个孩子闲暇无事,取出象棋厮杀起来。刚把棋摆上,一个眼尖的孩子就发现问题了:双方的“炮”怎么写法不一样呢?红方写成“炮”,黑方写成了“砲”。两个小家伙决定查字典。一查又发现新问题了:《新华字典》中没有单独收录“砲”这个字,只是在“炮”字旁边的括号里出现小字号的“砲”。这究竟怎么回事?他们找到了我。其实,这里头还包含着一段历史呢。
“炮”和战争紧密相联。火炮的威力很大,是战争中必备的武器。就我国来说,大概从元朝开始有了火炮。人们在炮筒中填充火药和炮弹,点燃火药后,产生巨大的推力,将炮弹发射出去,杀伤敌人。相信大家对火炮都不陌生,记住它的巨 * ,记住它的火字旁。
不过,早先的炮打出的不是炮弹而是石头。古代的人在作战前,先用木头做个架子,架子的一头放着石块,然后用绳子牵着,固定住。等到要发射的时候,砍断绳子,石头借助木架的弹力就飞出去了,直接飞向敌军阵营,击打敌人。所以,早先的炮字写成“砲”。大家只要记住扔出的大石块,就记住这种写法了。随着科技的进步,石砲很快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火炮,所以“砲”字逐渐被“炮”字取代了。
前文中的两个小伙伴在象棋中看到的“砲”字,应该是“炮”的异体字,除了在历史悠久的中国象棋中还在运用,生活中已经很少出现了。不过,这个发现很有价值,记住两个字,记住了一段历史。
标签:象棋,炮,错别字


作者相关文章: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那天,我回家帮父亲清理旧物,发现一个大纸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各式各样的月饼盒!父亲拿起最上面的一个月饼盒,叹着气说:“这些都是我当年在南方打
- 我家院子里种有一棵八角莲,是前年清明节回老家,从堂哥的园子里掏来的。而更早些时候,它应该生长在某个山涧林荫处。堂哥说,他是去山里砍柴时挖回的
- 在福州生活几年,对于于山,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偶有几次探寻,也只是流连于它外表的静谧,蜻蜓点水,而真正走近它,却是一次偶然的机缘。那
- 某天,晨起刷微信,和北京的曹鹏博士寒暄,问及他可有美术方面的新著。曹博士回问可否看过他2011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名家意匠》,我说这个
- 在我家的后山顶上,有一个山寨,三面悬崖峭壁,一面是山寨大门。据说,这个山寨是村民为躲避土匪所建。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周末经常上后山放羊
- 天,出奇地冷,我又出去跑保险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城市,我只能用“扫楼”的方式来推销保险。其实能听我讲解的人是很少的,知道我是推销保险的,我
- “所过者化,所存者神。”这短短的八个字,一语道破天机,连接起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古圣先贤点睛之语可谓多矣,虽短小精悍,却直达人心,穿
- 坦胸露背招摇过市,粗话脏话唾沫横飞,没大没小伦常混乱,居家出游随心所欲,吃喝玩乐毫无节制……这在当今一些人的眼里,不仅不算羞耻,反而变成
- 下班的时间早过了,其他同事都三三两两地走了,整个大楼一下子静悄悄的。雨还在下,方泽没带伞,在单位门口急得直跺脚,还不时地向后张望。依婷打
- 上午,在2006年第一期《演讲与口才》这本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心细如发》的文章。文中,比尔·盖次的心思细腻真让我大开眼界。比尔·盖次邀请
- 去厨房做饭时,发现了那株玻璃翠,蔫不拉几,被人塞在阳台杂物旮旯里。 就瞄了一眼,心牵挂上了。这株玻璃翠是谁的?为啥扔这里不管了? 此
- 清晰地记得,我主持的中文系诗歌朗诵会上,一个女孩子大声地朗诵她的诗歌“你如果爱我就坐着火车来”。如今想来,那是青春的诗,也是岁月的歌。
- 小学位于村口一处高岗上,村里的孩子上学都要过一条小河。河边的黄茅白苇十分茂盛,放眼望去能一洗尘目。河道里摆着几块垫脚的石墩,踩着可走到河的另
- 村子里的李强,在去外地打工的途中,看到有人失足落水,便奋不顾身地下水营救。当时正是三九严冬,下水后他才知道营救的困难。虽然他水性极好,但
- 邮局出来,雪花仍在飘,刺脸的冷风仍在刮,但我的心是暖的,身上还漾着几丝幸福的感觉。 就在刚才,我寄了一封信,足足写满四页纸,信纸间顺带夹
- 一声“立春”到了,人间草木,便在一只杯里绽开了笑颜。第一枝春信,原来就藏在心底。雀舌低吟,随琴声水韵一起,在白色氤氲的雾气之上唱
- 由郑宗乾先生编著的《福州人在台湾》一书,为关注和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人们提供了具体真实的资料性、工具性的读本。该书记述了近现代史中
- 一个山村就是一个酒坛子,盛着民风,盛着男欢女爱,盛着季节农事,酿造生活的醇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紧缺,生产队分的一点糯谷舍不得吃,要
- 家风是一种道德标准,每个家庭都有自家的家风。当然,每个家庭的家风都不同,你不知道我家的家风吧!别急,让我慢慢给你道来。传承节俭,
- 去一家老书店,靠墙的桌上放着一把黑色简素的陶壶,壶里插着一支红梅,枝干古朴,花朵溢香。梅影映着墙上的一幅山水卷轴,分外雅致。挑了几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