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衡山路
作者:不详 (字数:1000字作文)
从初一起,几乎每个寒假都会到音乐学院学钢琴。也就是在那时走进衡山路的。总是会提早45分钟乘地铁在衡山路站下车。一路漫步,看墙上的黑白照片,Friday餐厅的waiter摆弄餐桌,史东岩烧窗内悠闲看报喝酒的外国人。一年一年的轮回,衡山路没有什么大变化,只是一年年的长大,心境开始不同而已。
轻轻地念出衡山路,可以感觉到一种浓郁的孤独感。那是高一的早晨,在衡山路的街头看见一个光脚穿球鞋优雅拿着葡萄酒的女子,桌前放着一包外烟时蓦地体会到的。想象一下,若这情景出现在其他浮躁的街头,你一定会联想女子桌前放着的是一堆花生。
孤独感也许就是衡山路的魅力,它冷冷的看着不断变化的世事,自己却拒绝任何改变,仍旧保持着冷漠的高档和优雅的怀旧。讲到这里想起了一个朋友所讲的关于孤独的故事:有个人害怕孤独,于是他把孤独放在一个酒坛子里,然后埋在地下。可是他没有想到,孤独与酒一样,埋得越深,放得越久,孤独也就越浓郁。衡山路的孤独感不仅来自懂得享受的白领更是由历史的沧桑所堆砌。因此当走进它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格格不入,自己的不成熟。
看了那么多年的衡山路,认为有两大特色。一是夜夜爆满各具特色的酒吧和club。二是特别喜欢的国际礼拜堂。对于前者,由于未成年只能站在门外欣赏小洋房的别致,然后想象夜晚的灯红酒绿与安妮宝贝笔下的人物。而后者,只有一次去得特别早,门口的一个老人看我在门口站了很久后递给我一张传单。具体的内容已记不清了。只有几句话印象很深:年轻是什么?是节日上五彩缤纷却稍纵即逝的气球;是旋转木马上神采飞扬而内心惶恐的木马;是春花烂漫却故作萧瑟地伪成熟。这种一针见血的比喻对我始终有着极强的诱惑力。直到高二的某一天终于如愿以偿--原来我的钢琴老师就是礼拜堂唱诗班的负责人。
走入它,有扑鼻的青草芳香。周日的午后是专门让外国朋友做礼拜的,一位漂亮的日本女子上前请我进去。考虑到自己是左右摇摆的无神论者,最终还是没有进去亵渎耶稣。在门外听了一段赞美诗后,就上楼到小礼堂等。楼上光线充足,陈旧的木质地板嘎吱作响。打开琴盖,弹了几个音符,感觉心灵像是被清洗过一般轻松。推开窗可以看到围墙外衡山路上的行人独自来来往往。
一位信奉基督的老师曾对我说过,神时刻都在注视着你。走进衡山路的人,它会时刻包围着你,用它的孤独感来同化你。而当你真正融进它时,你已经包含沧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