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梁祝,论古今
作者:不详 (字数:1100字作文)
我想我们这一代很少有人喜欢看戏剧了,对于那些被称之为国之瑰宝的京剧以及品类繁多的各种地方戏总是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我也是很讨厌看戏剧的,而父母对于戏剧却有着特别的喜爱,昨晚,出于无奈,和父母看了越剧《梁祝》,看着看着,竟生出很多的感触来。
梁祝的剧情我想我就不用多说了,主要是赞颂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直至现在他们的故事仍是众多爱情故事中的经典。单就从人物的塑造上来说吧,我认为,在当时的年代,祝英台是个极具有个性的女青年,她克服重重阻力,女扮男装进入学堂学习,她的行为在当时来说就是大逆不道的,而更加严重的是,当他发现自己爱上了梁山伯以后,竟然自作主张,请师母做媒,自己把自己许配给了他,可以说,他的行为在当时也许是违法的,因为在当时的合法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敢于打破常规,不拘束于封建礼教,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在当时的背景下能做到他这样的又有几人呢?再说,当时的太守相当与现在市委书记,能够与这样的 * 结婚该是何等荣耀呀,而梁山伯只是一个贫苦无业的书生。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祝英台真是淡泊名利,忠于爱情。同时,我也认为她是一个非常识时务、明事理的人,当他知道父亲将他许配给马家,在她顽强抗婚无效后,她明白自己所处的处境,马家的公子是太守的儿子,位高权重,如果自己不嫁给他,只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数不清的麻烦。与祝英台相比,梁山伯平庸了很多,近乎与白痴,同学三年,竟然看不出祝英台是个女的。(或许这也是作家的故意安排吧)在十八里相送的路上,祝英台多次向他表明心迹,可悲的梁山伯却始终听不懂她的话外之音,等他认识到一切的时候,一切都已无法挽回了,在他得知祝英台坚持嫁到马家后,竟然忧虑成疾,走上了黄泉路。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梁山伯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很差,他不能承受一点的人生挫折,为了爱情竟然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天涯何处无芳草呢?再伟大的爱情也要面对现实呀,他死后,痛苦的是他的父母,他的亲人,他想过这些吗?他有没有设身处地地想过如果自己死了祝英台会怎样呢?既然不能够成为爱人,成为朋友不也很好吗?
通过梁祝的爱情悲剧,我们清楚地看清了那个社会,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上面只写有两个字“ * ”,或许在那个年代,每一天都会有这样悲剧发生。梁祝的这出戏就是对万恶的封建社会一些不合理的礼教抨击。我们要感谢无数像写这部戏一样的作者,是他们用一支支神笔向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开炮,唤醒了亿万中国人民,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努力和斗争,我们的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天下的有情人才能终成眷属啊!
“男尊女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早已结束,但梁祝的爱情故事仍是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