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繁华
作者:不详 (字数:1900字作文)
一直觉得文字是一种神圣的东西,汉字更是如此,当眼前出现方方正正的象形文字时,仿佛能看见祖先执着篆刻的身影,虔诚而又睿智,记录农桑p凶吉p国事……而诗词正是用这样一种充满魅力的符号组成的最富有魅力的篇章,它的意象、韵脚p节奏,无不张显着艺术与古老的生活,宛如一江春水,满载古老的星辉,伴着渔舟唱晚的歌谣,从历史上游奔流而下,有时细腻圆润,有时汹涌澎湃。
《诗经》无疑是这弱水三千最古老而清纯的一瓢,孔子曰:“思无邪。”是如水伊人在氤氲环绕的水畔吧,仿佛是款款走来,却又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目送在青石板的长巷,烟雨蒙蒙;我看见她颜如舜花,轻拂云鬓上的灼灼桃红,当真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看见她焦急的神情,在日之夕已的晚霞里,更叫人心动怜惜……不得了了,看看自己,怎么会成了那个寤寐思服溯流从之的如玉君子呢。当然,不会忘了那一份哀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雪霏霏阿……
如果说《诗经》是淙淙的清溪,清澈见底,妩媚如飘摇的青荇,动人如水面上泛起的阳光,那么乐府则是一潭深幽的碧水,两岸青山是浓郁的竹叶绿,水中竹筏上的渡舟女用吴侬软语悠扬的唱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荷塘是青翠欲滴的翡翠绿,“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一捧莲子,将采莲女的心事诉说。乐府有浓绿浓绿的峰,有碧绿碧绿的水,有翠绿翠绿的叶,有瓦蓝瓦蓝的天,有渡舟女的落落大方,有采莲女的娇美羞涩,有《华山畿》的动彻天地,生死相随。它的明媚,它的浓艳,就像一道朝阳,红胜火,点亮了整个夜空。
当魏晋南北十六朝纷繁的战火终于停息时,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它最强盛的一页,宛如一朵盛开的牡丹,无处不透着大气与庄重。唐诗也正如大唐的盛世气象,它的气度与内涵包容了李白的张狂飘逸,杜甫的忧国忧民,包容了所有才子的理想与感伤,如百川纳海。行走在唐诗的长廊里,撷取一颗相思的红豆,珍忆心中纠结的怀念,或是拔剑高歌,任内心叱咤风云的豪情暗涌。我常想,我会不会有金榜题名,马蹄的儿的儿的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一天,还是会有张继夜泊乌苏城外无眠的一夜;我会宁为百夫长,去看大漠孤烟,体验绝域沧桑,还是成为温文尔雅的儒生,在庙堂之上一展抱负与才华,要不去做游侠吧,仗剑而行,踏遍祖国大好山河,赴士之困厄;我老了以后会不会有绿水环绕的农庄,扫门前花径,与临翁对饮,和菊花茶、高粱酒共度光年;我会不会经历离别的忧伤和相逢的喜悦,会不会如沙鸥一般漂泊天地间……太多太多的畅想,我只有怀着或向往或嗟叹的感情,在唐诗如海的万千气象里体验这东逝的繁华与飘零。
晚唐风雨飘零,宋朝更是穷兵黩武,经历了泪与血的濯洗,大唐气象早已消逝殆尽,如泯灭的烟火,只些许温存。依然是金戈铁马,落日风沙,将军昔日威风凛凛,如今唯有浊酒一杯,无寐白发征夫泪;依然是依依别离,昔日一叹三叠还是慰藉大于感伤,如今那饯别的酒、灞桥的柳早已柔肠百结,一分手既是永别,再见已是奢念,漂泊他乡,只能是风浪里的一叶舟,唯有在心里道一句珍重;依然还有田园山色的罢,不过已不是温暖祥和的色调了,花儿无奈落去,小圆独自徘徊,一场风雨,只剩绿肥红瘦的嗟惋了。风景依旧,故园难再,宋词好似后主眼里的一江东流水,浸泡着理还乱的哀愁,剪不去的伤痛,即便豪迈如东坡,壮志如稼轩,也叹着不尽的苍凉与落寞,昔日这一江春水,怕是也载不动,蚱蜢舟。然而宋词的魅力也正是在这百转千回的低吟浅唱,在才子佳人辛酸的泪水,在一声叹惋,恰好看见了身边的幸福。
而今,那一份古老的传承渐渐淡化,仿佛前世的记忆。现代诗歌用新的体裁,新的题材为诗歌增添了新的活力,就像家门前流淌的小河,它接近我们的生活,亦接近我们的心灵。对它的那一份感情如对家一般的爱与依恋。不需要注解,如同风儿在树梢,鸟儿在鸣叫。嘘――不要打断那离别的笙箫,悄悄的带走一片云彩,任河水荡漾,告别夕阳里的康桥。是谁从桥上走过,满脸幸福?深邃的双眸,平视夕阳,寻找梦想,拥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关心粮食和蔬菜,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旅行者的脚步送走落日的余辉,这边已是斑斓星辉。激昂的诗人张开双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如人所吟,我的心里有猛虎细嗅蔷薇。无论婉约,无论豪放,都激起心中涟漪,也许无端感伤,也许如听心声,掬起那一份如水爱恋,相伴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