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在东篱
作者:不详 (字数:2100字作文)
当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更远,当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一丛菊花悄悄地从秋的背后侧过身来,不装不饰,迎风浅笑,陪我们共赴一场东篱的约会……
——题记
秋天的城门失守,一簇簇金黄的菊花袭满大地,燃烧成这个季节里最后一道风景,不知妥协,不知后退,肆意宣扬着生命原始的美,酣畅淋漓……
“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成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矢云的《野菊花》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般豪放壮烈。此可谓“却从冷淡遇繁华”,让人心灵震颤。
帛币到碗口的不同大小,却都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那幅令人惊叹的锦缎——“满城尽带黄金甲”。
“聚墨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仅依附着看似柔弱的枝条,不另攀缘,却还拥护着它的小黄花。真是“不学群葩附艳阳,自甘孤处作孤芳”。怪不得郑思肖力挺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自疏篱趣味穷”。
菊之形让人赏尽“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菊之味更让人握盏在手,品冷月,品凉秋,品人生起伏之千般滋味万般风情。
菊入杯中,载沉载浮,淡淡的清香和那来自大自然的灵气充满了所有可能入侵的范围。
杯中的花瓣亦或浮于水面,释放生命;或游弋杯中,似雪飘洒;或沉于杯底,依依不舍……
菊之味让我在闲暇之余总不忘泡上一盏菊花茶,看干枯的花瓣在水中展开笑颜,重新释放出生命的活力。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菊之倔,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也正因仅有东篱菊耐寒,才会有“金粟初开晓更清”;才会有世间万代独赞寒菊;才会有“旧摘人频
异,轻香酒暂随”。也难怪那文人墨客如此爱菊,却道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自选风霜国”,无意中,也得到了多少人的称赞和钦佩,犹记得怡红公子的那句:“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醇寒香酒一杯”。
菊从来都不是柔弱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舍身踏上不归路的那一刻,身后岸边的野菊傲霜,“壮士一去不复还”,历史的高空中残留下一道亘古不变的光影。
血色的菊花散发出幽香律吕,千年不变地盛开在乌江的岸边,携带着虞姬的芳魂,让时间永远停留在那悲壮的一幕。空中那道绚丽的弧线,结束了家乡音韵中优美的舞姿,阵阵楚歌戛然而止,美人的生命也香消魂断,骤然开放的血菊让天地无言无语……
多少年后,菊花万里霜天下,隆隆炮中生生不息,嫣然盛放。黎明的曙色中,送去一代又一代英豪,长江黄河,掩不住那伟人心中的澎湃,“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菊是烈的,她从历史的光影中走来,纤秀枝茎扛得起猎猎寒风,风刀霜剑斩不断明媚鲜妍,骨子里盛满的是悲壮。也许,菊花会枯萎,菊花会黯淡,但那来自夕阳的千古菊韵永远流传。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菊之倔亦预言了菊之凄。“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碟难来”。菊花寂寞伫立的身影让多情的女子也失了魂,拈一朵瘦菊轻嗅,忆起前尘往事的点点滴滴。多情自古空余恨,却又忘不了,放不下……
人怜花瘦,花替人愁,人花同忧共醉。
海棠盛开的季节,她在溪亭日暮的红河里,披上了新嫁衣。可是海棠被换作了一株重阳的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抱闷思,断肠时,秋无迹,梦有知。蘅芜君独思一曲“谁怜为我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只可惜她宝姐姐唯羡落地黄花的洁净,却也逃不出世俗旧礼的束缚。
忱霞旧友自怜惜寸阴,“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菊影中满是
史家大小姐的千般无奈万般愁。魂应驻,梦也空,“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是潇湘妃子不变的情愁,她抛去仕途前程所有的辉煌,宁可临霜写,对月吟。她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却又“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清高孤傲的世外仙姝,犹如寒菊般屹立于世俗之上,忍受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香犹存,魂却散,“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菊在东篱,不装不饰,迎风浅笑……秋菊美,秋菊香,秋菊倔,秋菊烈,秋菊——更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