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距离
作者:不详 (字数:800字作文)
阳光下的沈阳故宫,显得如此苍白,或许只有前来游玩的游人能让它有了生气,可是在我的眼里,它还是依旧显得如此无力。因为它已经没有了生活,就如同一座“完好”的废墟一般。
它没有北京故宫那番高大雄伟,毕竟它只是清朝统一之前的两位皇帝居住的地方而已。
满洲八旗首领的住所,齐齐排排地坐落在故宫的正阳殿前面,中间则留出了硕大的空地。回望当年,努尔哈赤站在这正阳殿前,在左右两翼(八旗中的两支)和其余六旗们的队伍在他面前操练时,他是否会憧憬着未来。远方的北京,在他眼中,似乎离自己近了许多,又仿佛还是遥不可及。
正当我出神之时,随同的小妹说:“从这里拍摄吧,似乎这里有一种远与近的感觉。”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我望了望。真的,真的有这种感觉:笔直的大道延长直到东门,东门一般不向外对游客开放,大道两旁的铁麒麟也是由大到小的视觉感官一直延伸,直到东门为止。似乎东门以前的任何一种事物都触手可及,而过了东门之后的任何一种事物却都遥不可及。
之后,我们去了长春。日本人为溥仪建造的伪满洲国皇宫的冷清,更是如同一座“完好”的废墟一般。那沈阳故宫,至少它还留存有一丝王者风范的气息,毕竟它是清朝的建立者的住所;而伪满洲国皇宫呢?它所包含的霸气是属于日本人的,而同时它又凸显了 * 溥仪的懦弱。
也正当我为此愤愤不平的时候,随行的一位大叔对我说:“你看,从这里望过去,仿佛有数不清的门,有着远与近之美。”我突然一怔便静下心来看。果然是如此:门一扇扇地打开,一扇套着一扇,仿佛没有了尽头,由远及近,门也越变越小,直到成为一个小黑点为止,似乎那历史的长河正式从这一扇扇门中流走的。
有如溥仪在解放战争之后写的《我的前半生》它真的凸显出了一个由封建主义的王朝到社会主义的国家一个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