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国际视野》读后感

作者:不详  (字数:700字作文)

  最近,拜读了上官子木博士撰写的《教育的国际视野》一,感受颇深。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比,拿中国的教育与国外比,从幼儿园比到小学,再比到中学。

  从比较中我看到:

  国外基础教育的课程是重应用、重实践、重创新、重生活知识、重职业技能;我国的课程是重书本、重理论、重积累、重抽象知识、重应试技能。国外的教育注重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人生;我国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应试、了解书本、了解社会等级、了解生存竞争。

  其中一篇讲到<东西方考试的标准>从考试来看,东西方一样有评分标准,区别在于,中国的评分标准非常细节化,答题注重综合,答的越全面越好,强调的是横向展开;西方人注重分析,逻辑性强、观点鲜明、文字简明扼要,强调纵向深入。

  西方国家的评分标准一般是:掌握了老师教的、书本上有的基本知识,表明用功了,可以给及格,但要得及格以上的成绩则必须有创见—提出新观点并通过逻辑推理加以证明。相比中国考试,考试的目的不是考察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是考察学生掌握书本现成知识的能力。中国的教育目的很明确,就是积累、模仿、学习已成定论的东西,学生只要能够完整地复述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就能够得满分,得高分并不是取决于自我发挥得如何,而是仿效别人的结论是否不差分毫。

  在国外,考试只是一个学习效果的检测工具。然而在国内,考试主要是作为筛选工具,分数不上录取线,就意味着被现行教育体制所淘汰。

  鉴于东西方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以及社会背景上的差异,我们很难说东西方人在考试评价标准上孰优孰劣,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国外教育的长处学到手,同时改进我们自己教育的缺陷。

 

标签:
0
反馈

猜你喜欢

  • 读《奥运精神伴我成长》有感

    2010-06-20 07:48:00
  •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2010-06-20 07:58:00
  • 读《扫楼梯》有感

    2010-06-19 22:49:00
  • 读《团队管理》有感

    2010-06-20 07:50:00
  • 读《历练后的飞翔》有感

    2010-06-19 09:53:00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2010-06-20 07:40:00
  • 读《昆虫记》有感

    2010-06-19 09:49:00
  • 读《贝多芬传》有感

    2010-06-19 09:43:00
  • 读《小王子》有感

    2010-06-20 08:11:00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2010-06-19 10:04:00
  • 读论语后感

    2010-06-20 07:54:00
  •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2010-06-20 07:42:00
  • 我读《我在美国教英语》有感

    2010-06-20 07:50:00
  • 读《伽利略》有感

    2010-06-20 08:12:00
  • 看《画皮》有感

    2010-06-19 09:47:00
  • 观《霍元甲》有感

    2010-06-19 10:00:00
  • 再读《骆驼祥子》

    2010-06-19 09:54:00
  •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2010-06-19 10:03:00
  • 爱如空气——《爱的教育》读后感

    2010-06-20 07:58:00
  • 《立体小英雄》观后感

    2010-06-19 09:57:00
  • 《教育的国际视野》读后感作文 问答乎 作文大全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