𨝸篆书

𨝸

拼音:tán ,部首:邑(⻏)
卷号:卷六,反切:徒含切

𨝸异体字

𨟩 𨟬 𨟣

𨝸說文解字

𨟩

𨝸說文解字小篆

國也。齊桓公之所滅。从邑𪉷聲。

𨝸說文解字注

𨝸說文解字注小篆

國也。齊桓公之所滅。

段注:《衞風》曰:譚公維私。《小雅》曰:東國困於役而傷於讒。譚大夫作《大東》以告病。《左傳》莊十年曰:齊師滅譚。譚無禮也。譚子奔莒。同盟故也。今濟南府府東南七十里有故譚城。在二志濟南郡之東平陵縣。東平陵故城在今濟南府府東七十五里。

从邑。𪉲聲。

段注:徒含切。古音在七部。【按】詩,《春秋》,公,穀皆作譚。許書又無譚字。葢許所據從邑。《齊世家》譌作郯。可證司馬所據正作𨝸𨝸譚古今字也。許書有譚長。不以古字廢今字也。

0
纠错

猜你喜欢

𨝸说文解字 𨝸说文解字注 问答乎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