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篆书

拼音:shī ,部首:水
卷号:卷十一,反切:他合切

濕异体字

漯 湿 𣺝 𣺯 𤂽 𦒣

濕說文解字

𤂽

濕說文解字小篆

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从水𣊡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濕說文解字注

濕說文解字注小篆

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

段注:東郡東武陽,二志同。今山東曹州府朝城縣縣東南有東武陽城是也。《前志》東武陽下曰: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過郡三者,東郡平原千乘也。《水經》曰:河水,又東北過高唐縣東。注云:河水於縣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於東武陽縣東南,而北逕武陽新城東。又逕東武陽故城南。又北逕陽平縣故城東。又北絶莘道城之西北。又東北逕樂平縣故城東。又北逕𦕼城縣故城西。又東北逕淸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文鄉城東南。又東北逕博平縣故城南。又東北逕瑗縣故城西。又東北逕高唐縣故城東。又東北逕陰縣故城北。又東北逕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崔氏城北。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建信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千乘縣二城閒。又東北爲馬常坈。亂河枝流而入於海。【按】此班,許所說故道也。《河渠書》:禹以爲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爲敗。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漢書・音義》曰:二渠,其一出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則漯川。出貝丘者,王莽時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謂水故瀆,今不可詳。

从水。㬎聲。

段注:它合切。七部。【按】《日部》㬎讀若唫。此所以在七部也。漢隷以爲燥溼字。乃以漯爲泲字。累者,俗絫字。在十六部。於音殊遠隔也。

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段注: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東濟南府禹城縣西南有高唐故城。《左傳》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欽言漯水所出。酈注河水篇云:按竹書,《穆天子傳》兩言水。尋其沿歴逕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葢津流所出。次於是閒也。玉裁按。桑舉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縣水已不可詳。

0
纠错

猜你喜欢

濕说文解字 濕说文解字注 问答乎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