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水吴山俎豆四贤崇此地 春风化雨宫墙千古见斯文

行业联 >> 书院

对联

上联:越水吴山俎豆四贤崇此地
下联:春风化雨宫墙千古见斯文

备注:

车大任题浙江仁文书院崇贤堂

参考注释

吴山

1.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参见"吴岳"。 2.山名。又名胥山。俗称城隍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3.吴地的山。三国吴故地的山。 4.吴地的山。春秋吴故地的山。 5.吴地的山。常泛指江南的山。

俎豆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用来盛祭品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祭祀、奉祀。 《庄子.庚桑楚》:「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闲,我其杓之人邪?」 唐.柳宗元〈游黄溪记〉:「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

此地

这个地方。 如:「此地风景秀丽,是著名的观光胜地。」

春风化雨

(1).《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汉 刘向 《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遂以“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 驥儿 承老夫子的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 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十二章:“﹝ 韩燕来 ﹞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

(2).喻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梁斌 《播火记》十九:“将来到了春风化雨的时候,这些火种就会烧起来。”

宫墙

宫室的围墙。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六:「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

语出《论语.子张》:「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闚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比喻师门。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中书虽然恭列宫墙,诗却是不会做的。」

千古

(1).久远的年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 李白 《丁都护歌》:“君看石 芒 碭 ,掩泪悲千古。”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谁言 张处士 ,雄笔映千古。”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 朱3德 《悼左权同志》诗:“ 太行 浩气传千古,留得 清漳 吐血花。”

(2).引申为具有长远存在的价值。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自此以后, 北宋 诸公皆奉 杜 为正宗,而 杜 之名遂独有千古。”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南宋 诸名家,大旨亦不悖於 温 韦 ,而各立门户,别有千古。”

(3).指历史知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诗:“早读兵家流,千古在胸臆。”

(4).死的婉辞,表示永别、不朽的意思,常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新唐书·薛收传》:“卒,年三十三。王哭之慟,与其从兄子 元 敬 书曰:‘吾与 伯褒 共3军旅间,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岂期一朝成千古也。’” 宋 叶适 《赠夏肯甫》诗:“忽传千古信,虚抱一生疑。”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尝慨志乘失修,义烈事多湮没弗彰,得 子文 此诗,两僕千古矣。” 巴金 《寒夜》二九:“上款写‘ 又安 先生千古’,下款写‘一中书局挽’。”

斯文

人的举止文雅有礼。 《红楼梦.第六三回》:「斯文些的才好,别大呼小叫,惹人听见。」 《文明小史.第三回》:「如果打死了外国人,我拚著脑袋去陪他,金委员不该拿读书人如此蹧蹋,到底不是斯文一脉!」

0
纠错

对联推荐

对联大全 越水吴山俎豆四贤崇此地 春风化雨宫墙千古见斯文
问答乎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