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赤志本同德早已相爱 姓有源流分百派原不近亲

婚联 >> 宜事

对联

上联:心存赤志本同德早已相爱
下联:姓有源流分百派原不近亲

参考注释

同德

(1).为同一目的而努力。《国语·吴语》:“戮力同德。”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夫以善相成,谓之同德;以恶相济,谓之朋党。” 明 宋濂 《<昭鉴录>序》:“天子则元首,诸王则手足,是谓一体者也。其可不同心而同德者乎?”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百万人同德戮力,如生番之有社寮。”参见“ 同心同德 ”。

(2).指同德的人。 明 方孝孺 《郊祀颂》:“上帝至仁,视民如伤,眷求同德,俾典万邦。”

(3).《国语·晋语四》:“同姓为兄弟。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同姓则同德。” 韦昭 注:“同父而生,德姓同者乃为兄弟。”后因以“同德”借指同姓。 宋 陈师道 《谢田氏》诗:“顾我何堪能至此,正缘同德又同门。”

早已

早就已经。 《文选.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圆景早已满,佳人殊未适。」

相爱

互相爱恋、友好。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同伴中有一个姓夏的名良策,与蒋生最是相爱。」 如:「他们在牧师的福证下,誓言相爱到老。」

源流

(1).水的本源和支流。《后汉书·五行志三》“则水不润下” 刘昭 注引 汉 郑玄 曰:“无故源流竭絶,川泽以涸,是谓不润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彰德府 南关外,有大桥,甚宏丽,水清而驶,土人谓之 小彰河 ,源流皆异。”

(2).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荀子·富国》:“故 禹 十年水, 汤 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宋 王巩 《王氏谈录·小篆奇古》:“小篆源流可究,便于施用。”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毛诗出子夏》:“ 陆璣 《毛诗》疏,末附四家诗源流。” 徐迟 《火中的凤凰》:“不熟悉我国藏书源流的人,大约只知道 常熟 是一个农产品高产区。”

(3).比喻收入和支出。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惟侥倖一时进用,不顾平日源流,此可为长太息也。”

(4).根源;来源。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古人质朴,又多无才,其所论物理……不足以演畅微言,开示愤悱,劝进有志,教戒始学,令知玄妙之涂径、祸福之源流也。” 唐 杜荀鹤 《投从叔补阙》诗:“其来虽愧源流浅,所得须怜《雅》《颂》同。” 宋 吴炯 《五总志》:“为学当师古,吾叔源流实自 杜陵 ,即吾师也。”

(5).比喻亲属、世系。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舒守谦 即 元舆 之族也,聪敏慧悟,富有春秋。 元舆 以源流非远而礼遇颇厚。” 清 刘大櫆 《<范氏家乘>序》:“然则 范氏 之有家乘……而守以弗堕,支属虽繁,源流虽远,而有急相周。”

(6).指古今。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亭臺即渐摧,花木取次休,荆棘又还依旧,使行人嗟嘆源流。”

近亲

血统较近的亲属。 《汉书.卷八六.何武传》:「又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以下举朝皆举莽。」 《红楼梦.第六1|1四回》:「亲友渐次散回,只剩族中人分理迎宾送客等事,近亲只有刑舅太爷相伴未去。」

0
纠错

对联推荐

对联大全 心存赤志本同德早已相爱 姓有源流分百派原不近亲
问答乎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