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无心人不就 科学有真谛有志者竟成

行业联 >> 学校

对联

上联:世上无难事无心人不就
下联:科学有真谛有志者竟成

参考注释

无心

不是故意的、并非存心如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 《儒林外史.第八回》:「你今无心得了此书,真乃天幸。」

不就

强调假设状况中的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即表示若有其因,便应有其果。 如:「如果你来得快,事情不就成了!」、「这话要被他传出去,不就完了?」

不担任、不接受。 如:「他老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科学

以一定对象为研究范围,依据实验与逻辑推理,求得统一、确实的客观规律和真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泛指一切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而言,可分自然科学、应用 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四大类。狭义则专指自然科学而言。

合乎科学精神和方法的。 如:「警察办案的方式越来越科学。」

真谛

真实的意义。 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六出》:「想浮生蒙昧,谁辨雄雌,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谛。」

人名。南朝梁陈间高僧,本是西天竺优襌尼国人,应梁武帝的邀请,在大同元年(西 元 546年)?到达中国,后在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的支持下专心译经,译有《大乘唯识论》一卷、《摄大乘论》三卷、《中边分别论》二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摄大乘论》影响最大,是南朝摄论学的依据,也是较有系统的介绍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国的译经家。

佛教用语。二谛之一。意为最究竟的真实。但佛教四派对此有不同的定义:一、毗婆沙宗说,事物虽已破灭或经理智分析后,心识依旧认为它是存在的,是为真谛;二、经部说,不待概念的赋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经得起理智观察的事物,是为真谛;三、唯识宗说,观察实质的智慧所能觉察的对象,是为真谛;四、中观宗说,在经验世界中主客二元对立的状态已经不存在,在这状况下,直接现量所觉察的对象,是 为真谛,也就是空性。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若破无彼智,由智除余尔,俗谛如瓶水,异此名真谛。」 也称为「第一义谛」。

有志

1.有志向;有志气。
0
纠错

对联推荐

对联大全 世上无难事无心人不就 科学有真谛有志者竟成
问答乎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