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 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

其它联 >> 阅微草堂笔记

对联

上联: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
下联: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

备注: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李又聘先生言”,熊孝感题聚奎堂

参考注释

赫赫

(1).显赫盛大貌;显著貌。《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 尹 ,民具尔瞻。”《国语·楚语上》:“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 韦昭 注:“赫赫,显盛也。”《汉书·陈汤传》:“﹝ 汤 ﹞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 汉 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2).形容炎热炽盛。《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 成玄英 疏:“赫赫,阳气热也。” 唐 丘为 《省试夏日可畏》诗:“赫赫温风扇,炎炎夏日徂。” 清 徐夔 《苦热》诗:“朅来炎官执柄令,赫赫火繖高嵯峩。”

(3).光明炫耀貌。 汉 扬雄 《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羣目之用也。”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宋 梅尧臣 《日蚀》诗:“赫赫初出 咸池 中,浴光洗迹生天东。”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又成了火焰的柱,赫赫的压倒了 昆仑山 上的红光。”

(4).形容声音洪大。《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闻天地。”

(5).象声词。笑声。《全唐诗》卷八八○载《占年》:“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科条

法令规章。 《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伪态。」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科条如左,檄到详思,至言如诏律令。」

常存

永久存在,长期存在。

白简

弹劾的奏章。 《晋书.卷四七.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文》:「谨奉白简以闻云云。」

祭告诸神祇的书札。 唐.陆龟蒙〈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诗:「多应白简迎将去,即是朱陵炼更生。」

明明

明察至极。 《诗经.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晋.束皙〈补亡〉诗:「明明后辟,仁以为政。」

案牍

公务文书。 南朝齐.谢朓〈落日怅望〉诗:「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如:「案牍劳神」。

何处

那里、那儿。疑问之词。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二首之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国演义.第三回》:「久不相见,今居何处?」

朱衣

红色的官服。古代以黄袍、紫绶、朱衣、青衫、白首等服色分辨贵贱。 《礼记.月令》:「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駵,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 唐.杜牧〈新转南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诗:「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著此服色的官位。 《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迎气五郊 ,而车驾稀出,四时至敬,屡委有司,虽有解除,犹为疏废。」 唐.章怀太子.注:「朱衣,谓祭官也。」

朱衣人。参见「朱衣点头」条。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三出》:「三策献君前,头 点朱衣圣恩眷。庆朝廷明盛,罗网英贤。」

0
纠错

对联推荐

对联大全 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 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
问答乎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