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拼音:lǐ sī
是否常用:否

详细解释

李斯  lǐ sī  ㄌㄧˇ ㄙ  

人名。(?李斯西元前208)​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后受秦始皇重用,入秦为相。主张封建,定郡县,行禁书令,统一文字,变籀文小篆。并曾与赵高、胡毋敬等,整理当时通行秦文,写成《仓颉篇》七章。后为赵高所害,腰斩咸阳市。

英语 Li Si (c. 280-208 BC)​, Legalist philosopher, calligrapher and Prime minister of Qin kingdom and Qin dynasty from 246 to 208 BC

德语 Li Si (Eig, Pers, 280 - 208 v.Chr.)​

法语 Li Si

网络解释

李斯 (秦朝丞相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计谋,遣谋士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中国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zi*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0
纠错

猜你喜欢

汉语词典 李斯是什么意思
问答乎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