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

拼音:huì shī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1.犹恩惠。 2.布施;施恩

详细解释

惠施  huì shī  ㄏㄨㄟˋ ㄕ  

恩惠。
书经毕命》汉.孔安国.传:「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
吴子.卷上.料敌》:「上爱其下,惠施流布。」

施加恩惠。
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乾坤惠施万物遂,独于数子怀偏悭。」

人名。(约西元前370惠施前310)​宋国人战国哲学家。曾任梁相。有辩才,与庄周友善,和公孙龙并为名家代表研究万物同异关系提出小同、大同、小同异、大同 异等概念及至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命题著作多已亡佚,其 言行片段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和《说苑》中。也称为「惠子」 。

英语 Hui Shi, also known as Hui-zi 惠子[Hui4 zi5](c. 370-310 BC)​, politician and philosopher of the School of Logicians 名家 [Ming2 jia1]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0 BC)​

德语 Hui Shi (Eig, Pers, - 310 v.Chr.)​

法语 Hui Shi, Hui-zi

网络解释

惠施

惠施,宋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公元前三三四年至前三二年间(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年)做魏的相国主张联合齐、楚,尊齐为王,以减轻齐对魏的压力,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他为魏国制订过法律。到公元前三二二年,魏国被迫改用张仪为相国,把惠施驱逐到楚国,楚国又把他送到宋国。到公元前三一九年,由于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施也和墨家一样,曾努力钻研宇宙间万物构成原因据说南方有个奇人叫黄缭的,曾询问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风雨雷霆生的原因,惠施不假思索立刻应对,“遍为万物说”(《庄子·天下篇》)。庄子曾说惠施“以坚白鸣”(《庄子·德充符篇》),批评惠施“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庄子·齐物篇》)。可知惠施的论题主要还是有关宇宙万物的学说。他的著作已经失传只有《庄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个命题。
含有辩证因素观察分析
惠施的十个命题,主要是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辩证的因素。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外部;“小一”是说物质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分割,不再有内部。这和后期墨家一样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粒子所构成。万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同样基于“小一”,所以说“万物毕同”;但是由“小一”构成的万物形千变万化,在“大一”中所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可以说“万物毕异”。在万物千变万化形态中,有“毕同”和“毕异”的“大同异”,也还有事物之间一般的同异,就是“小同异”。他把事物的异同看作相对的,但又是统一在一起的,这里包含有辩证的因素。
惠施有些命题是和后期墨家争论的。后期墨家运数学物理学常识,对物体外表形式及其测算方式作了分析,下了定义。《墨子·经上》曾说:“厚,有所大。”认为有“厚”才能有体积才能有物体的“大”。而惠施反驳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认为物质粒子(“小一”)不累积厚度,就没有体积;但是物质粒子所构成平面的面积,是可以无限大的。后期墨家曾经严格区分空间的“有穷”和“无穷”,《墨子·经说下》说:“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认为个别区域前不容一线之地,这是“有穷”;与此相反,空间无边无际,这是“无穷”。而惠施反驳说,“南方无穷而有穷”,就是说南方尽管是无穷的,但是最后还是有终极地方。后期墨家认为“中”(中心点)到相对的两边终点是“同长”的。《墨子·经上》说:“中,同长也。”而惠施反驳说:“我知天下之中央,燕(当时最北的诸侯国)之北,越(当时最南的诸侯国)之南是也。”因为空间无边无际无限大,到处都可以成为中心。后期墨家认为同样高度叫做“平”,《墨子·经上》说:“平,同高也。”而惠施反驳说:“天与地卑(“卑”是接近意思),山与泽平。”因为测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不一样。站在远处看,天和几乎是接近的;站在山顶上的湖泊边沿看,山和泽是平的。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作处于变动之中,例如说:“日方中方睨(“睨”是侧斜的意思),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这种看法一定程度认识了事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但是他无条件承认“亦彼亦此”,只讲转化而不讲转化的条件这样否定了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对主义泥坑中去。
0
纠错

猜你喜欢

汉语词典 惠施是什么意思
问答乎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