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竹

拼音:guì zhú
是否常用:否

基本解释

竹名。

详细解释

桂竹  guì zhú  ㄍㄨㄟˋ ㄓㄨˊ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小乔木。地下茎匍匐状,单轴散生。秆散生,呈圆筒形,且形状高大。叶披针形,叶鞘wu*毛。主产于我国黄河以南。秆可供建筑及制农具竹器等。

网络解释

桂竹

桂竹(学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又称台湾桂竹,分布于台湾中北部海拔100~1500米地区的散生竹种,是台湾特有种。杆高约12米,直径4~8厘米节间长12~40厘米,节有两个明显的环,幼杆呈粉绿色,后变深绿,一旦年老则转变为棕绿色地下茎多为实心根茎横走繁生
竹杆表皮坚硬,杆肉厚0.4~1厘米,在各类竹材中抗弯强度最大,最适劈成竹篾制作竹编器具早年在台湾被用来制成米篮、畚箕鱼篓生活必需品而且桂竹用途甚广,还可以当作管家具的材料,笋亦可食用。加上繁殖迅速覆盖面积颇广,长年是台湾的重要经济作物
桂竹亦称斑竹、五月竹麦黄竹、小麦竹,因在麦共同成竹故有此名。《宣统湖北通志》:桂竹作圭竹,谓之贵竹。《竹谱》作桂竹,谓高四五丈,大二尺围,状如甘竹而皮赤。《诸官故事》云:梁元帝竹林堂亭前有竹,名桂竹,来风防露,上下合流每日罗纨翠,望若花开。因杆箨上有褐色斑点,故又名斑竹。
概述图片来源:)
0
纠错

猜你喜欢

汉语词典 桂竹是什么意思
问答乎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