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鼓:坑头上的艺术文化

东北大鼓是主要流行于我们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曲艺鼓书,因为一度盛行于沈阳。东北大鼓融入了一些京剧和东北的民歌唱腔,一说长中、长篇书为主要的内容。那么,大家对于坑头上的艺术文化“东北大鼓”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辽宁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东北大鼓的历史溯源

东北大鼓的起源有二说:一说清乾隆年间北京弦子书艺人黄辅臣来沈阳献艺,吸收当地民歌小调演变而成;二说清道光、咸丰年间辽西“屯大鼓”艺人进城献艺,发展为奉天大鼓。东北大鼓的唱腔是在弦子书、子弟书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及二人转逐渐形成的。据介绍,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东北大鼓发展到鼎盛时期,在沈阳的各茶楼、北市场、小河沿等地,到处都能听到东北大鼓。当时张作霖就很爱听着名艺人霍树棠唱的东北大鼓。

东北大鼓的表演形式

东北大鼓的表演形式大多为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另有四胡、琵琶、扬琴等。演员自击的鼓也称书鼓,其形状为扁圆形,两面蒙皮,置于鼓架上,以鼓箭(竹制)敲击。板有两种,一种由两块木板组成:一种由两块半月形的铜片或钢片组成,俗称“鸳鸯板”。东北大鼓的音乐结构属板腔体,唱词的基本形式为7字句的上下句式。唱腔板式有大口慢板、小口慢板、二六板、快板、散板等。除此之外还有悲调、西城调、怯口调等小调为它的辅助唱腔。

东北大鼓的流派

东北大鼓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随着地域、风俗、人情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以沈阳为轴心的“奉调”唱腔优美抒情,适宜演唱《红楼梦》之类故事曲目;以营口、盖县、岫岩、海城为轴心的“南城调”唱腔慷慨激昂,适宜演唱《三国演义》等铁马金戈类故事的曲目;以锦州为轴心的“西城调”唱腔哀怨低沉,适宜《孟姜女寻夫》等悲壮类故事的曲目;还有吉林为轴心的“东城调”和流行于黑龙江的“江北调”(又称“北城调”)等。

东北大鼓的传统曲目

东北大鼓的传统曲目约200段,今存约150段,可分为子弟书段、三国段、草段三类:子弟书段大多取材明清小说与流行戏曲,唱词高雅、富有文采,少数作品反映清代现实生活;三国段中有写刘备、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的曲目;草段是民间艺人编演的通俗唱词,题材广泛。解放后又出现了大批现代曲目,如《杨靖宇大摆口袋阵》、《茅屋逢春》等。

近年来,随着辽宁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文化形式出现了现代化与多样化等特征,东北大鼓的听众大批转移,传承和演出遇到严重困难,生存出现危机,在此情势下,保护和发展东北大鼓已变得刻不容缓。目前,沈阳市已开展了普查征集资料实物,编撰东北大鼓系列丛书等工作,以保护濒危的东北大鼓艺术。2006年5月20日,东北大鼓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
纠错

猜你喜欢

东北大鼓:坑头上的艺术文化
问答乎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