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亡于阿斗乎?

作者:不详  (字数:1200字作文)

  蜀亡于谁乎?蜀亡于阿斗也。是的,千百年来,人们如真理般坚信。

  诸葛孔明耗费一生心血,躬亲巨细协刘使君打下的天下,轰然断送在扶不起的阿斗手中。卧龙先生何等才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和”从古至今,仿佛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怀疑天下就应合于了刘姓之下。这时,除了“痛恨”阿斗外,也许更多的惋惜孔明为何那么早就命归七星阵呢?

  向来,我也如此认为,但现在对此我有所动摇。

  卧龙先生并非才智天下第一。与司马懿的多次交战中,不得不说司马之手段非亚于卧龙也;与鲁肃的诸多切磋中,不得不说鲁子敬之战略眼光非浅于孔明也;“历史真实中的草船借箭”出于孙权之手,其急智可见也非次于孔明先生也……

  孔明有诸多对手,没有在有生之年完成霸业也不是什么让人出乎意料的事了,只不过罗贯中《三国演义》太负盛名了,虽然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典故皆虚构,但人们早已不把它当成小说了,早已超越《三国志》成了意识中的失实了。

  阿斗,一切亡国的罪名都一股脑地推到他身上,我真有点为他喊委屈。

  蜀亡后,阿斗被俘,晋朝皇帝给了他公侯的高等待遇。一日,晋帝问他:“如果有机会我放了你,你愿意回到蜀吗?”阿斗不假思索的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此乐也,不思蜀!”“乐不思蜀”由此而来。阿斗真想久居晋地,不望复国吗?非也。蜀的几位大臣协助阿斗几次欲逃回,均失败,俗话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无以复国,那就先保住自己吧。由此而来“不思蜀”倒是极具机智的全身之语,事实上,阿斗也真的因为这句话而当了八年的太平公侯。阿斗难道胸无大志吗?难道他乃愚笨之徒吗?未必。

  其实,某一个程度上说,蜀的灭亡,孔明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诸葛的确是呕心沥血效忠国家,而恰恰由于他对蜀的无人超越的贡献,让以他为首的蜀国政权在“民主”的面罩下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制 * ,卧龙先生再有一双慧眼,再亲躬巨细恐怕也难以让蜀政权如他一样清白如莲吧。阿斗一生如亲生父亲般敬待诸葛,国家大事不能问,也不敢问――诸葛的权势太大了,他如何能动摇,岂能怪阿斗无能乎?丞相死后,阿斗一边操持丧事,以便巡视国家的命脉――都江堰,阿斗难道无丁点治国之能乎?“贤相之下,焉有能君”,用这句话概括阿斗的一生倒有些许恰当。

  历史已然过去,无法变更。阿斗无奈生不逢时,遇到了贤相,那自己只能成为愚君,不然没有对比,何为贤。

  阿斗的生存之道的确值得研究一番,而毕竟是亡国之君,生存之道就自然而然地沾上了苟且偷生的色彩。历史是人写的,个人感 * 彩不免掺杂其中,透过史书上那些文字,我觉得阿斗“生不逢时,贤相相佐,无奈庸碌一生。”可叹!

  蜀亡于阿斗乎?未必。

 

标签:蜀国,灭亡,议论文
0
反馈

猜你喜欢

  • 愿若闲云

    2010-07-04 13:14:00
  •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2010-07-03 17:53:00
  • 成长,那么痛

    2010-07-03 21:24:00
  • 胜利

    2010-07-03 18:56:00
  • 成功源于坚持

    2010-07-03 17:42:00
  • 我为什么活着

    2010-07-03 22:03:00
  • 三月春晨

    2010-07-03 19:43:00
  • 分享

    2010-07-03 23:01:00
  • 侠者,自由之歌

    2010-07-03 21:37:00
  • 心欲

    2010-07-03 20:31:00
  • 雨中寻找彩虹

    2010-07-04 00:20:00
  • 被痛苦折磨过的心灵

    2010-07-03 18:43:00
  • 《春逝》后感

    2010-07-04 16:45:00
  • 论谦卑

    2010-07-03 19:14:00
  • 回首并肩走过的路 留下的是什么?

    2010-07-04 00:09:00
  • 敢笑敢哭,性情中人

    2010-07-03 18:48:00
  • 人生坐标

    2010-07-03 22:00:00
  • 夏日激情

    2010-07-04 15:39:00
  • 回望中的道路是惊心动魄的

    2010-07-03 16:53:00
  • 这个老头

    2010-07-04 16:54:00
  • 蜀亡于阿斗乎?作文 问答乎 作文大全
    m.wenda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