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也被围了
作者:不详 (字数:1200字)
初次读《围城》的时候,发现它是一部充满了喜剧性讽刺的小说。然而当真正深入围城,去感受城里城外不一般的感觉,就不然发现它不仅是一本书,并且是一座城――一座被围住了的城!
城里的主人公便是方鸿渐,一位曾经游过洋,客串过博士生,手捧 * 的尴尬知识分子。书中故事的发展,随着他婚姻、事业的发展而继续。从欧洲到上海到内地,从鲍小姐到苏文纨到孙柔嘉。工作变了又变,女友换了又换。然而最终还是一事无成,两头失意。他的经历其实仅用一句话即可概括,“一失足成千古恨”。他的结果如此颓败,却没有什么可以证明他是个坏人,他只会怀揣“留学”“博士”招摇过市,故弄玄虚。只会在女人之间调侃。他仿佛天生不会成就大业。但他总处于中间状态:坏得不彻底,也不是好人。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如此的人。他们并非如鸿渐般手捧 * ,但他们决非真才实学。所谓的“留学”“海归”,无非是到外国游了一圈,镀了镀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很多所处的“高职”“高薪”,都值得明白人驳斥的。
小说中还有一位可爱的角色。那就是赵辛楣。他“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的潇洒生活与鸿渐显然成比。他有政治家的风度和见地,对朋友真心相助、热情大方。但是他装腔作调,摆弄政治家派头。这种类似的人在现实世界中也不乏常见。就不作例了。
关于苏文纨、孙柔嘉,两个女人也足以代表当时社会的很多女人,她们各赋美好,又各使方鸿惭进入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小说题目也就由此产生了。
围城中人,如此分析仅窥豹一斑,不加赘述了。
但“围城”这个题目够值得让读者深以研究。小说的整个情节是知识界青年男女关于爱的围困与逃离,婚姻好似围困的城堡,这城里城外人与人思想对立。而层次再深则表现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对于更深所层意,鄙人学识陋浅,很难揣摩了。
但我对“围城”还是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就是这本小说内显婚姻“围城”,而外呢?国家也被“围城”了。在国家被日本人“围城”的时候,国内竟然稀里糊涂,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比较遗憾的。
现实社会里如此“围城”却随处可见。大到国家,小到个人,例子信手可得。
对于家庭,很多在家的学子想逃离,在外的学子想回来。这样的“围城”并不是城里城外对与错的问题,而是要现实人们积极地去看待。
对于更多的,也无法一一例述了,就留给更多《围城》读者想像的空间吧。
我读《围城》这本书最后问了自己一句:
城也被围了,怎样才能进出自由呢?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毕业了,送走了03、04级的师哥师姐们,现在该送走我们自己了。 最后一天,谁也没有心思上课,老师也一样,几个女
- 我是习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敲击键盘的,那仿佛是我一个人的舞蹈,然后缓缓落幕,曲终人散! 最近也没发生太多的事,但
- 记得第一次接触到昙花这个词,是在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中,当时对昙花还很陌生。只是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对昙花的描述,
-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秋天的丝丝凉意中,我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大佛寺。在绿宝石般的河面上,嵌着斑斑点点的红色,那是
- 常常地,我会去那里,寻找一颗种子,沿着记忆的河仿佛追溯到上个世纪,那么快乐,那么自由,因为那里,有令我魂牵梦绕的
- 在别人只是模糊记着的事情,然而在心灵脆弱者,已经反复而深深地镂刻在回忆的心板上了。 —&mdash
- 野原新之助,一个有着大大的马铃薯脑袋的小男孩,他是父母和整个教育界的梦魇。搞怪,出丑,陷害忠良,直让人恨得牙痒痒
- 期末考终于考完了。当我交卷的那一刻,心中有一种释放的感觉,无比的舒畅。高中一年级终于就这样的过去了,不知是喜还是
- 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 只是一转眼,一瞬间,就这样十六了。 ——题记 以前曾想过十六岁是一个多么令我向往的年
- 旋律有它的美妙,人们自然会去聆听;教诲有它的启迪,人们自然会去聆听;风雨有它的韵味,人们自然会去聆听。然而噪音是
- 记忆就像一个打盹的孩子一样在疼痛中突然惊醒。 那一年的秋天来的特别早,经不住夏日的遮晒与秋风的诱惑。早早的迈向
- 无论怎样的回避,始终无法回避过去的回忆。一直在尝试去听你的话,忘了过去,忘了曾经,过自己的生活。却一再的难过,一
- 回忆与现实的交织,是一段黑白的钢琴曲。那不断跳动的音符,由思绪拨动,纷纷扬扬地从记忆的檀木匣中流出。 花虽逝去
- 窗,是了望的视点;窗,是连接心灵的通道;窗,有着自己丰富的经历;窗,亦是生活无声的见证…&hell
- 我是一个奴隶,一个想要改变却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奴隶。 我是生活的奴隶,每天被奴隶主鞭打着,追赶着,唠叨着。所以
- 我爱海,还海的种种景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海的百态,我的心才会安定。或许我的性情的海一样多变吧! 我爱海浪,海
- 这些光阴的片段就像午后阳光下的倒影,重叠,摇曳,之后在某个不知名的时分,在黑夜中一点一点褪去,最后终于彻底消失,
- 童年其实是我最不堪回首的,因为我觉得那里留下的只有悲伤和惆怅。那一段所能留在记忆中的童年时光,也只是如脱了节的火
- 人是懂得回忆的动物,寂寞是因为失去。只是很多事,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我看到外公被推进手术室前最后留恋的目光,有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