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学习生活经历是中考满分作文的铺垫
作者:不详 (字数:1100字)
应该说,在考场上真正创造出高水平作文的同学是少数的。只有那些语文素养较高、综合表达能力较强、阅读量较大的同学才有这个能力。这部分同学的作文水平已经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了,他们中考作文只要在审题环节下足功夫,稳定发挥,拿到高分作文是不成问题的。
绝大部分考生由于平时阅读量少,文学素养不高,不爱进行作文训练,看到作文头就大,所写作文空洞无物,无法控制情节,经常写不出来,肚子里空空的,拼命凑足字数了事,这样的作文分数可想而知。
距离中考只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了,如果此时再来说增加阅读量,提高文学素质,进行全方位系统的作文训练,在现阶段备考科目多、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采取一些操作性强的“应考”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考场作文训练到一个相对稳定和理想的水平上:
首先,正确认识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克服惧怕心理。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检验,它首先要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然后才是高中的升学选拔。所以中考作文的命题必须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因此中考作文命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性。
普遍性是为了适应全体考生。因为义务教育阶段考生多,情况差别大,所以命题作文必须具有普遍性,凡是涉及范围比较窄的内容,不会划入命题范围,换句话说,也就是所出的中考作文题必须是让考生只要愿意动笔写就能写得出来,有东西写,符合全体考生的生活经历的。
综观这几年厦门中考作文题,基本上都体现了这个特点,所以考生不用担心中考作文会很难,其实它就是你生活中的某些经历,只要你愿意动笔,绝对写得出来。
其次,积极训练备考。以模仿优秀作品为主要训练手段,因为模仿最容易上手。以记叙文为主要文体,以中学生学习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这样最容易引起共鸣。
好好模仿优秀作品中的情节设置、结构安排,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到情感的共鸣点进行再创作,尤其在细节描写上下足功夫,以小见大,以情动人。自己模仿出一批情节可虚构,但确有亲身感受、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中考作文的素材。
特别提醒
1、标题要靓丽、新颖,抓人眼球,不可单调简单,索然无味。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中考作文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2、入题快,写好开篇。中考改卷流水作业,老师要在极短时间内找到文章的主旨和亮点,根据评分标准给分,所以要快速切入题目,不可拖沓冗长。
3、勤于分段,不可长篇大段。阅卷老师看至疲劳则评分肯定不理想。
4、保持卷面干净整洁,语文考试,卷面给的分值是比较高的。作文卷面的清晰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卷面的给分。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留在心底的风景 生活中,构成属于我的角落里永远的风景是清茶,音乐,手机,电脑,柔暖的灯光,一幅蓝天白云小桥流水
- 生命的美在于我们有机会接受爱的滋润,感受爱的温馨,播散爱的芳香。于是,我们倾心于名著,感受文学的魅力;倾心于景色
- [试题回放] “心有多大,舞台
- 中考英语中,很多学生自感基础很差,主动放弃了作文的15分。实际从评分标准看,即便学生表达能力很差,但只要所写文章
- 近年来,话题作文逐渐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其特点是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多向性。要想在中考中写出
- 题目:话题作文:“美就在身边”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以“美
- 一 在黎明出发 他们说我是个清高的人,孤高自诩。 我承认,然后离开。 我走在陌生的路上,见证了无数个残阳撕
- 朵今晚又失眠了。 看着满天星星眨巴着眼睛,朵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拥有那块像星星般闪亮的手表,这样就能在那个总是
- 一场冷战结束了,空气中还弥漫着硝烟。 我独自趴在窗台,头脑一片空白,也不知在想什么。 这样的生活有多久了?我
- 2006莆田市中考优秀作文选登 &nb
- 人生像一张张考卷,又像考卷上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如何填写,考出满意的成绩,还需要仔细审题,把准方向
- 上海考生 曾经深深地拒绝过黑暗,因为它不若光明般绚烂,给予的,只是无尽的哀思与希望。 --题记 独享黑暗。
- 漫漫长夜,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了《论语》。 看着,看着,便翻到“述而”这一篇,其中有几个黑字是格外的显眼,“用之
- 亲爱的同学,也许你有过丑小鸭的自卑,也许你有过白雪公主的骄傲,也许成功让你激情满怀,也许挫折使你踌躇不前……读了
- 【文题展示】 前不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