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大全
您的位置:>> 作文大全>>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叙事作文>> 心灵的行者作文

心灵的行者

作者:左顺文 2014-07-02 20:20:52(字数:700字)

国庆小长假期间,全国有4.5亿人外出旅游,所到之处人满为患。我不苟同这种“人看人”的旅游。傍晚,坐在阳台上,沏上一杯幽香的红茶,细细品读一本好,这也是一种旅行,是一种心灵之旅。在这个国庆小长假中,我就随余秋先生去欧洲游历了一番。

我来到了庞宁城,眼前是一片废墟,但我可以想象火山喷发前这里的辉煌,街道、店铺、庭院、雕塑一应俱全。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是《自然史》的作者老普林尼,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当他得知维苏威火山喷发的时候,立即开着船去海上救人,他不断安慰瑟瑟发抖的朋友们,结果最后被火山灰和浓烟窒息而死,终年56岁。老普林尼还较早地看到了中国,他写道中国人举止温厚,我想他应该是欧洲最早认识中国的人吧。

我还来到了罗马,谁知城内却没有多少的行人。原来很多人已经去国外休假去了。中国人休假多半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欧洲人却正好相反,认为平日里辛苦工作大半是为了休假,我认为造成这种差别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和欧洲人的观念不同,他们认为工作是享受生活,而不是迫于生存而去工作。

离开罗马我还去了威尼斯、弗罗伦萨、巴塞罗那……。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特点,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风土与民情,让我流连忘返。

做一个心灵的行者,其好处就在于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意畅游,一个傍晚就可以游览整个欧洲,这在现实中是绝对做不到的。我并不反对实地去旅游,但是我认为在这之前做一次心灵之旅是十分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这样免去了看人胜过看景的尴尬。

与其在茫茫人海中出行,倒不如在书海中当一个心灵的行者,这就是我阅读余秋雨先生《行者无疆》的感想。

标签:国庆,罗马,650字作文
0
反馈

作者相关文章: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昨天,我们一家人去了深圳。应好友盼盼的邀请去荔香公园和他们一家人野餐。  去到那里才知道,原来是和巴西朋友一
  •   爷爷说:一个人到了儿女成群,可以享享清福的时候,却正在往下坡路上走了。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爷爷是和逛菜市场联系
  •     告别童年,我踏上了驶向青春的列车,车外,童年在挥手,他说“我将成为你最美丽的回忆。”
  •   当一阵秋风吹过的时候,带着两颗种子,一颗是榕树种子,另一颗是野花种子。  春雨悠悠地散落在一片绿茵茵的毛毯时,两
  •   笔盒在叮叮当当地唱歌,书本在哼哧哼哧地喘气,故乡的城市宁静依然,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美丽的云彩,我的灵感拼了命地在
  •   洗碗对于我来说属于那种“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家的这份差事便不由分说地落在我头上。在双休日
  •   闪烁的光芒,光明的象征。  宝莲灯,天界的至高光明之物。沉香的宝莲灯,用神圣的光明,天人合一,在神灯的帮助下,黑
  •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hell
  •     我一向都很喜欢静夜,犹如今晚:和风轻拂、飘渺的树影、偶尔几声鸟鸣,仿佛梦境一般。对于这样的月夜,我曾经无数次
  •   我又一次望着蓝天,它是那么的博大,隐去了一切的丑陋,赐人以静之美。对着它,我又打开那扇心门,去回忆尘封往事。  
  •     大自然,你这位人类最友好的朋友,却在朋友家里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了!  你依旧是哭,哭出的是滔滔的洪水,哭出的
  •   2008年的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但是也成长了很多。  年初的南边雨雪冰冻灾害;5。12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奥运火炬
  •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   鸽,梦之鸽,你是否正跃过海峡,在美丽富饶而又神圣的宝岛上,传递着大陆人民盼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呢?  海峡,
  •   想起奥运,脑海中就会闪现出震撼人心的跆拳道,那扣人心弦的射击,华美而有力的艺术体操;说起奥运,谈论的总是那集高科
  •   倘若对手是一轮明月,没有了它,那么天际将会变得暗淡无光。  倘若对手是一掊土壤,没有了它,那么花草将会慢慢地衰去
  •   我上网的时间也许和一些老手比起来并不算长只有短短的两年,但是,我却深深的体会到了网络世界的奇妙,网络世界,奇妙无
  •   天未亮。  我醒了,听得窗外有淅淅沥沥的声音,心下便知是又下雨了。  我心中不由涌起一阵烦恼。  我一向不喜欢雨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母亲在我小时候读过的一首诗。那时,我不大理解,只觉得孟郊
  •   窗外面,悄然无声,月色朦胧。繁星布满银河,好似一颗颗钻石镶在深蓝色的绸子上,闪烁着光芒。几千几万年来,它们一直在
手机版 作文大全 问答乎 wendahu.com